七一前夕,一支由泰州市胡庄镇史庄村红色宣讲团成员、83岁银发长者与泰州市高港区实验小学的2名9岁中华小志愿者等9人组成的特殊队伍踏上北京,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圆梦之旅,以老少牵手的方式谱写红色传承新篇章。
两年前,史庄村红色宣讲团成员史纪生老人在明珠朗读直播间做节目时,表达了老少牵手进京传承红色薪火的心愿,这个心愿在今年七一前终于得以实现。抵达北京后,老人们化身“行走的红色教科书”。在天安门广场,宣讲团成员、史庄村退休高级教师史根银轻抚胸前纪念章,声音颤抖地讲述抗战时期九死一生的经历,回忆起从本村走出的新四军老战士史保东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时,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敬礼的震撼场景。他深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史庄村有88人从军卫国,13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如今一定要让孩子们珍惜和铭记。”故宫红墙下、清华园门前,老人们将历史故事与红色精神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历史纵深中感悟爱国情怀。
“建党节不仅是对光辉历史的回望,更是传承‘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的重要时刻。”老人们与孩童用实际行动践行信念。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他们主动扶起倒地共享单车、捡拾垃圾;看到路边老奶奶平板车上的瓶子散落,他们急忙上前帮忙整理。走进社区,双方围绕红色历史文化深入交流,90多岁坐轮椅的爷爷拉着小志愿者的手,诉说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史根银老师吟诵起《中华颂》,更是引发全场共鸣。行程次日,传承之旅延伸至校园与文化地标。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史根银老师以抗战时期外语工作者的故事,解答孩子“学外语如何报国”的疑问;在天坛祈年殿前,老人们将古代帝王祈愿与革命先辈初心结合,阐释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在长城之上,老人们坚定攀登,向游客传递红色文化与中华志愿者精神。
当长者容颜与童真笑脸在天安门城楼前相映,当红色精神在老少携手间永续传承,这场跨越年龄的红色之旅,不仅是个人愿望的达成,更生动诠释了“革命薪火代代传”,也让史庄村的红色记忆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