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腹地淮南市大通区,有一处令人窒息的纪念地——大通“万人坑”。1938年6月,日寇侵占大通煤矿后,推行“以战养战”策略,在其后的7年时间里,采取“以人换煤”的方式,迫使矿工们如奴隶般承受极限强度劳作。矿工稍有不从,就会遭受毒打或杀害。被掳掠而来的矿工,多为当地百姓、战俘,甚至是从外地通过“招募”“抓捕”等手段骗来、抓来的劳工。矿井内条件恶劣,塌方、透水、瓦斯爆炸频发,当矿工因劳累、疾病、事故失去劳动能力或被日军判定“无用”,便会被抛至荒山脚下,在痛苦挣扎中死去。1943年春,日寇为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逼迫矿工挖了三条深5米、长20米、宽3米多的大坑,把满山遍野的尸骨集中抛入坑内,丢一层尸骨洒一层石灰,再丢一层再洒一层……形成了惨绝人寰的“万人坑”。据统计,仅在1942年秋到1943年春的短短几个月,死难者就有130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1968年,淮南市领导和淮南矿务局(淮南矿业集团前身)决定对大通“万人坑”等日军侵华罪证遗址进行查证和保护。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安徽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李学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