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期●·专稿·●

外国友人访问“好八连”的故事

作者:王经文

“好八连”不仅在我国妇孺皆知,许多友好国家也纷纷派代表团到好八连参观访问。仅我在八连当指导员五年多的时间里,就参与接待过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日本、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拉圭十一个国家十三批外宾的参观访问。
  朝鲜中央话剧团学演《霓虹灯下的哨兵》
  在众多采访的代表团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朝鲜中央话剧团,他们要学演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他们由连长张继宝带到连队荣誉室观看陈列实物,讲解传统故事。他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个个做笔记。在修了多次的行军锅前,在换了几次底的洗脸盆旁,他们指点、议论,还不时拿起补了又补的袜子、衬衣和针线包及草鞋等陈列实物,看了又看,有的用照相机拍下陈列品的照片。
  看完连队的荣誉室后,到会议室开座谈会,由代表团成员提问题,让连队干部战士回答。首先发言的是扮演连长的演员,他要求“好八连”连长指挥大家唱《解放军进行曲》。张连长把袖口一挽,两手握成拳头,指挥唱起“向前、向前、向前……”全场热烈鼓掌,相机喀嚓、喀嚓拍下了这个精彩场面。接着,演赵大大的演员要认识一下剧中赵大大的原型,战士罗大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连忙介绍:“他就是赵大大的原型叫罗大大。你们看,他并不是北方黑脸大汉,而是南方白脸帅哥,在没有硝烟的霓虹灯下站岗放哨的英俊潇洒的忠诚卫士。”代表团“哇”的一声,“好帅啊!”这个座谈会像联欢会,生动活泼。
  最后,演指导员的演员提问:连队进驻花花绿绿的闹市区,站岗放哨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连队党支部怎么解决好这些矛盾?这个问题由我来作回答。我说:我们连队老指导员刘仁福,是一位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热爱事业,忘我工作,作风深入,熟悉战士的模范指导员。面对诸多新问题,新矛盾,他反复思考,深思熟虑,得出结论:在南京路上值勤站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要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弘扬正气,宣传典型,解决新矛盾。不是开除私自离队的新战士,而是开欢迎大会,欢迎离队战士回连队。请战士的妈妈和老工人讲受压迫、受欺凌的历史,教育连队战士,认清使命,明确责任,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人民站好岗放好哨。他的思想工作经验,有“四个想一想”:想一想想出了问题,想一想想出了办法,想一想可以提高自己,想一想可以减少失误。正是“四个想一想”,经过几十次、几百次、上千次的工作,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构建了连队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坚固思想防线。他的“四个想一想”的体会,媒体广为介绍,军区领导机关称他是思想战线上的优秀指挥员,军委总部机关夸他是思想工作红旗手。他是“好八连”“好”字的创始人,奠基人之一,有了这位好指导员,才有艰苦奋斗代代相传,才有身居闹市一尘不染,也才有《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个代表团回国后,给总部外事部门来电,对“好八连”表示谢意。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个话剧团在朝鲜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引起了轰动,朝鲜的国家领导人金日成等都观看了这出话剧。
  坦桑尼亚代表团热情奔放
  坦桑尼亚青年友好代表团来连队参观时,当连队代表介绍“好八连”典型人物——邵金城的成长,易桂生的进步,王福寿的转变,闲不住的李祖根,理发师傅顾炳仁等故事时,都引起了代表团极大的兴趣,他们多次热烈鼓掌,跷起大拇指,“OK!OK!”代表团热情友好,对参与会议的干部战士,他们都要伸出手,拉一拉,抖一抖,长时间不松手,还要逐一给战士来一个亲热动作,抱一抱。介绍会后,代表团成员还和连队干部战士手拉手,热情奔放地跳起舞来。
  “好八连”的故事说不完……    (编辑   孙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