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期●文化战士天地●

“生而无臭 死而无闻”

——纪念李增援烈士诞辰110周年

作者:陈海云


2023年6月29日,是新四军战士、戏剧家李增援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应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邀请,我来到李增援故居,看了专题陈列展,参加了李增援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并出席了《增园流芳》一书的发行研讨会。大家畅谈了李增援短暂而又丰富的一生,都说他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对新四军戏剧文化作出很大贡献。他在牺牲半个世纪后才被追认为烈士,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生而无臭,死而无闻”的人生观。

  李增援(原名李增园),山东省莱芜人。他从小聪睿好学,成绩好,还能写一手好字,爱好绘画,看到有生人从他跟前经过,便能画出这个人肖像,被同学称为奇才。他还会唱京剧,尤爱唱老旦,胡琴也拉得好。
  1928年秋,15岁的李增援考入山东省第二师范,即曲阜师范高师班就读。当年他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少年共产党员。那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时期,但15岁的李增援从黑暗中看到光明,立志继承先烈遗志,为民族解放而奋斗。入党后的第二年,曲师党组织发动进步师生排演反封建的《子见南子》话剧,李增援参演,得到观众好评。此剧轰动了全校,也轰动了山东省,甚至影响到了全国。《子见南子》的演出,让小荷露出尖尖角,显示了李增援的艺术才华,使他成为了公众人物。
  1931年,李增援以优异成绩从曲师毕业。其父要他报考北平大学(北大)或师范大学,他却报考了华北大学的美术专业,执着走上了文化艺术之路。由于家中难以为供,不到两年他就辍学,来到济南北宛任代课教师。
  1933年2月,当李增援从同学口中得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将招插班生的消息后,为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他当即赶赴上海,并顺利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插班学习。西洋画系主任倪贻德是西洋画专家、左联作家,思想进步。李增援等不少进步青年跟随倪参加了左联活动。当时,鲁迅提倡学习苏联木刻艺术,西洋画系成立了木刻小组,李增援是重要成员,他的许多木刻作品都刊登在文化书刊上。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浪潮席卷全国。李增援更是积极参加美专剧团抗日宣传活动,和同学们一道上街演抗日戏、唱抗日歌、画抗日宣传画。他们的每次演出都激发了民众抗日爱国热情,大家齐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抗日,保卫中国”等口号,自觉投入到抵制日货、募捐钱物、支援前线的行动中。
  1935年,李增援从美专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艺术与文化建设之杂话》,运用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对名教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进行剖析,指出“宣言”讲的只是“方法”和“态度”,并未触及问题核心。摆正上层建筑的文化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明确“文化功能”乃是“推进社会连绵赓续进展之动力”。发挥其动力作用,“必先从政治经济着手”。而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悲惨,何谈文化建设?李增援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当时中国文化状况:对“旧有者,不知存精去渣,发扬光大”;对外来文化,“只知模仿皮毛,不求深造”。他呼吁:“凡属艺人,要速谋改善创造之计”,计在“大众化之艺术,实文化建设优良工具之一也”。李增援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就走上了“大众化艺术”的探索实践之路。
  上海美专毕业,正是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筹办招生之时,李增援深感戏剧文化的感染力,勾起了对戏剧文化更执着的追求,于是,李增援下决心报考。当时报名戏剧专科学校的戏剧爱好者有600多,招生名额只有60人。李增援接连闯过笔试、口试、指定剧目表演等关,最后被录取。
  入学第一年,李增援学的是话剧。第二年重新分班时,因其山东口音难纠,便改学习舞台装置设计,还选学导演专业。同时学两门专业课很吃重,但他将精力全部用于钻研业务,为自己成为集编、导、演、舞台设计于一身的艺术全才,打下了基础。
  南京剧专是国民党办的,对师生的控制很严,进步师生只能秘密成立学生救国会、妇女救国会、职工抗日救国会等抗日团体。李增援是学生救国会的负责人,在老师扬帆的带领下,利用假日常到郊区演抗日戏、唱爱国歌,宣传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震动全国,上百名进步师生参加了秘密召开的追悼会,一时找不到先生相片,李增援主动速画了一幅肖像。大家都说他将鲁迅画“活”了。
  由于李增援和家中失去联系,学习生活费用全靠自己勤工俭学。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多次公演活动,他除当演员外,还为公演设计广告、海报。1937年初,全国美术大会在南京召开,他被选去参加会议的布景设计,不少对外宣传广告及绘画由他制作。他还同陈永倞为教育话剧《自救》担任后台工作,为留学生演的话剧担任布景设计等。同学余师龙讲:“增援兄,满脑子装着出众的聪明。他创作的《豆腐歌》,就是我们去镇江旅行途中,像曹植七步诗那样吟哦出来的。”当晚演出,很受观众的欢迎。
  1937年6月,南京剧专第一期学员毕业,李增援和叶子、余师龙3人同获学校颁发的“成绩奖”。剧专毕业后,李增援参加了由戏剧家王家齐带领的抗敌剧团赴芜湖、南昌、武汉等地的抗日宣传公演。在武汉,李增援和同学朱家训、文治平、陈健等参加了由洪深等20余名作家创作的3幕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其间,李增援还完成了《转变》 《到前线去》 《盲哑恨》等戏剧的创作。这些作品被戏剧名家杂志争相刊载。《盲哑恨》刊于马彦祥编的《最佳独幕剧选》的第一篇,是佳中的最佳,成为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大众剧团”成立后的首演剧目。该剧通过盲人老汉所讲亡国之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汉奸的罪行,激发了广大观众抗日爱国激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口号声不时在现场爆发。青年们看后纷纷报名参加新四军,上前线去打日寇。后来,《盲哑恨》成了“大众剧团”的保留剧目。
  新四军组建后,又成立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起初服务团分戏剧组、歌咏组、舞蹈组、美术组、民运组等几块,李增援任戏剧组的组长。他从怎样走台步、说台词,如何表演及掌握戏剧节奏等环节上,都手把手地教大家。对于不同人,他还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很快就培养出各种戏剧人才。张茜、林琳是最早的戏剧组成员,在李增援的传帮带下进步飞快。她俩都参演了李增援编、导、演的独幕剧《一家人》,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及技巧。作为导演,李增援在辅导演示中始终循循善诱,而且不乏幽默,使大家自然进入角色。作为演员,他那精湛的表演深深感染和影响了他人。《一家人》也开创了新四军自己编、导、演及舞台设计的戏剧演出模式,奠定了新四军战斗戏剧文化工作的基础。不久,张茜在《放下你的鞭子》 《阿Q正传》 《一年间》 《魔窟》等名剧中扮女主角,成为了闻名全军的名演员。她扮演“小白菜”出了名,大家都叫她“小白菜”了。李增援还培养了杨瑞年、常竹铭等多名享誉军内外的名演员。王于耕是李增援培养出来的戏剧创作名家。吴强在参加新四军前就是名作家,但其戏剧创作生涯还是从服务团编《繁昌之战》开始的,受到了李增援戏剧创作的影响。
  1940年4月,军部战地服务团在朱克靖团长率领下,辗转来到苏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溧阳县水西村,受陈毅、粟裕领导。这时战地服务团划分剧团队和民运队两部分,夏时任剧团队队长,林琳任副队长;王于耕任民运队队长。李增援调到民运队,在他的原部下王于耕领导下从事民运工作。李增援愉快地服从分配,深入到民众中,和农民同吃同住,发动群众帮助解决困难,做好拥政爱民和支前工作,成为民众的知心朋友。
  同年7月,粟裕根据陈毅指示,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主力部队,过江来到江都县塘头镇,与先期到达的管文蔚、叶飞挺进纵队会合,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夏时任战地服务团副团长,李增援任剧团主任。又回到戏剧文化战线,李增援很欣慰在夏时领导下工作。夏时讲,李增援重回剧团工作后,愉快服从组织决定,精神饱满,满腔热情地从事戏剧创作和做好剧团的演出文化宣传工作,还接连创作了轰动全军的《勇敢队》 《黄桥烧饼歌》歌词和广场歌剧《红鼻子参军》等不少作品,被载入《抗日战争歌曲集》和中国音乐史册。特别是《黄桥烧饼歌》这首令人回味无穷的战斗优秀民歌作品,将黄桥决战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军民团结取得胜利和地方民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他革命歌曲的创新典型,久唱不衰,从革命战争年代唱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唱到今天。
  北上新四军和南下八路军两支兄弟部队会师后,密切配合,在抗日反顽和建设敌后根据地中取得重大成果,改变了整个华中的抗战形势。1941年新年,根据刘少奇、陈毅等领导的指示,战地服务团将召开一个新年文艺晚会,庆祝胜利,鼓舞士气。接到指示后,李增援根据盐城过年有挂红灯笼的习俗,和司徒扬、沈亚威合作,创作了大型歌剧表演唱《大红灯》。台上,工农兵学商,每人提着红灯笼,边唱边舞,满台歌舞,欢庆胜利,十分热闹;台下,群情振奋,掌声欢呼声不断,热火朝天!
  可谁也未料到,《大红灯》在盐阜大地上开出胜利之花时,1941年2月,李增援因积劳成疾,住进新四军一师后方医院。2月21日,日军偷袭医院,李增援为掩护战友撤退而英勇牺牲。他把鲜血洒在了黄海之滨,他以最后的吼声迎接胜利春天的到来。《大红灯》也成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创作,成为留给盐阜人民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
  李增援是1928年入党的老党员,但从不摆老资格,从不吹嘘自己,甚至服务团的老同志都不知道他有这么深的资历。他的毕生追求和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所作的努力,是无私的、光明磊落的,真正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忘我工作,不计任何个人的名利得失。他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李增援参加新四军的三年多革命生涯中,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战地服务团,再到新四军一师战地服务团,都是戏剧文化、剧团的负责人。战地服务团的戏剧文化工作,几乎都是在李增援的领导或参与下出色完成的,受到领导和大家的普遍称赞。他虽然是军队文艺领导人,但一直以普通一兵要求自己,没有任何架子,无人称他组长、队长、主任,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团结兄”。
  李增援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人生观。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5年毕业纪念册上,刊登着他含笑仰望前方的侧身自画像。这是一幅美妙绝伦的艺术佳作。画像正前方题词:“生而无臭,死而无闻!如斯而己。”这就是李增援的人生观,既无私,又无利,更无名,蕴涵着崇高的理想。1994年12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增援为革命烈士。这对李增援的在天之灵,也是极大的安慰!
  “团结兄”永远活在战友们心中,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