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期●卷首语●

凝心聚力,奋力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作者:江楠贝

三月的北京,春风和煦,阳光灿烂。刚刚圆满闭幕的2025年全国两会,又给征途上的中国擘画了新的蓝图,注入了新的希望、新的智慧、新的力量!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够听到中国式现代化前行的足音: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民生保障扎实稳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

2025年,中国这艘巨轮仍将加足动力,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经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取向。这些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保障目标的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

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在增加,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实现目标任务,绝非易事,需要爬坡过坎、披荆斩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在全国两会上,一种共识正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心中凝聚:“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实现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难度虽大、挑战虽多,但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更有信心。

信心,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能够统揽全局,沉着应变,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践证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就一定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信心,来自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态势的正确认识。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体量先后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尤其是过去一年很不平凡,走出了前高、中低、后扬的增长曲线,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成色十足的成绩单。

信心,来自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种种优势。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有效治理机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信心,来自人心汇聚的力量。人是干事创业的主体,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从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到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再到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鲜明的民生导向,在惠民生中促发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让广大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激发“人”的潜力,最大程度释放发展动能,营造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

信心凝聚力量,实干谱写华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锚定奋斗目标,汇聚信心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有条件有能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