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

捧读红刊,缅怀故人

作者:沈伟东

我原来对新四军的组建、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以及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不甚清楚,或者说基本是模糊的。是阅读了 《大江南北》 《铁军》等杂志和其他有关的史书后,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许是我生长在江南水乡,耳熟能详阳澄湖畔36位新四军伤病员搏击雷霆风暴、飞兵奇袭顽敌的传奇故事,使我从青年时代开始,就敬仰新四军。所以,我对宣传新四军、弘扬铁军精神的 《大江南北》 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在名目繁多的杂志群中, 《大江南北》 成了我最爱阅读的红刊,日久与它们结下了深挚的感情。每当我捧读 《大江南北》 杂志,常常追怀起倡议创办这份杂志并为其耗尽心血的多位已故的新四军老战士。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从中共上海市委领导岗位上离退的耄耋老人魏文伯、夏征农深切感到: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和在与日本侵略者拼杀中发展形成的铁军精神,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铁军精神也是激励亿万群众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动力。目睹盛世年景,他们多少年来所渴望创建一个宣传新四军、弘扬铁军精神载体和平台的宿愿,正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于是,两老义不容辞提出倡议,创办一份新四军的刊物。中共上海市委感悟新四军老战士的心愿,当即批准同意。魏文伯、夏征农感到无限欣慰,心情激动,一个欣然挥毫书写了 《大江南北》 杂志创刊号刊名,一个随即握管撰写了创刊号的发刊词。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这位1939年5月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一直打到上海市郊的战将,特地为创刊号撰写了热情洋溢的贺信。1985年8月, 《大江南北》 杂志终于创刊了,叶飞、魏文伯、夏征农等新四军老战士,看到洋溢着墨香的 《大江南北》 杂志,自己多年的心愿一朝圆梦,非常愉悦!

捧着老少皆宜、深受读者欢迎的 《大江南北》 杂志,我又禁不住怀念起可敬可亲的新四军老战士陈扬老社长。尽管我与陈扬老社长,在他生前只是每年有一二次接触,但他给我留下了平易近人、随和可亲的深刻印象。他是早在1993年当选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时,就兼任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了。像他这样年近古稀的老人,通常都是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可他毅然义无反顾地接下这副重担,满怀信心走马上任。在社长任上,他不仅要主持杂志社的全面工作,牢牢把握办刊方向,而且在重要的纪念节点或遇到重大的政治事项,都要亲自操劳或组织作者撰写有分量的稿件。他竟然连任了社长18年。2011年,他已年届85岁高龄,在执意辞去社长后,又做了9年顾问。其间,他依然应邀参加每期的选题会,提出有见地的指导意见,帮助审阅修改重要的文章,还出席重要的会议并作讲话。陈扬老社长在 《大江南北》 杂志这块红色阵地上,连续工作了27年之久。为了办好 《大江南北》 杂志,守护这块红色阵地,他老骥伏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付出了晚年全部精力!患病住院时,他依然想着与他结下深厚情结的 《大江南北》 杂志。就是在他临终前,脑海里念念不忘的依然是共产党、新四军和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 《大江南北》 杂志……陈扬老社长视 《大江南北》 杂志如生命似的情感,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强老人,用行动展现了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的光辉形象!

此刻捧着沉甸甸的 《大江南北》 杂志,我的思绪宛如放飞的纸鸢,遐想翩翩。倡议创办和办好 《大江南北》 杂志的新四军老战士相继作古了,但陈扬老社长“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是党和国家世代相传的事业……我们相信,后人一定会把这个杂志办得更好”的庄重殷切寄语,依然在耳畔回响。

喜看今日 《大江南北》 人,继承和发扬了新四军老战士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砥砺奋进,办好红刊。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深切缅怀叶飞、魏文伯、夏征农等老领导和陈扬等新四军老战士。真是追忆前尘,“山阳邻笛”,不胜感念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