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

红刊给我鼓励和帮助

作者:邬勤欣


屈指一算,我退休近19年了。刚退休时我想,国家给我们退休教师的养老金比较丰厚,我应该主动为社会做点好事,以回报社会。做什么好事?我马上想到挖掘与宣讲家乡红史,让在和平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的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把革命事业继续推进。在我阅读到 《大江南北》 与投入到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实践活动以后,这份责任感变得更加强烈。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晚年前进的路程; 《大江南北》 不断发表的老革命与志愿者在这方面的范例,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与具体的做法,鼓舞我源源不断地为新时代后备军提供精神营养剂。

我的反映家乡老革命赵祥兴战斗事迹、曾登载于 《大江南北》 的 《双帆解放洋山岛》 一文,在育人中学等校宣讲后,激起师生的强烈反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 《孙家桥今昔》 一文被收入 《大江南北》2018年增刊中,进乡村、社区及中小学校宣讲,使广大群众与青少年不忘昔日苦,懂得今日甜; 《勇救托勒特》 一文,用不少新挖掘的细节讲了三林农民积极配合新四军,硬是从日寇眼皮底下成功救出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员托勒特的全过程,曾刊登在 《大江南北》 ,为家乡抗战史留下了一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生动而完整的故事; 《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王三川》 一文在三林小学、大桥小学等校宣讲,烈士短暂而闪光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师生……

取得这些成绩,我忘不了良师益友—— 《大江南北》 给予的鼓励与帮助。有一次我辗转找到一位老革命的家,谁知他两三个月前已仙逝。线索断了,我只能失望嗟叹。正在我苦恼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幅清晰的图画:为了寻找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烈士,让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永存于世,甘心情愿跋山涉水百里千里—— 《大江南北》 介绍的有些老革命和志愿者的行动鼓舞着我排除万难,坚持不懈地挖掘家乡红史。在采访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为了抢救红色传家宝,必须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把保存在老同志头脑中的红色回忆记录下来,否则会造成令人痛心的流失。

采访到的事例与历史资料还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加工,使其变为生动的故事。这个加工就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大江南北》 介绍的一些老革命和志愿者,当别人看电视、谈笑和游玩时,坐在冷板凳上专心查阅记录与资料,不断思考与撰写,为献出一篇篇红色回忆而呕心沥血。他们的行为鼓舞着我静心写出一个个家乡的红故事。看着自己写的一篇篇家乡前辈的回忆,惊喜地发现乡史教材有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刚退休时,我学习用电脑写文章和发送稿件。目前我正在学习制作PPT,为的是把今后的宣讲搞得更生动直观、更有吸引力。我要像 《大江南北》 介绍的那些榜样那样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科技,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快更好。我自己的晚年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愉快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