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初,车桥战役中被俘的24名日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后,全部被安排进入驻扎在淮宝县曹王庄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以下简称“抗大四分校”)举办的日军人员受训队。通过一段时间受训,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经历鲜为人知。
车桥战役 惨败被俘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由新四军1师在江苏省淮安、宝应以东的车桥地区发动的车桥战役打响。此战共歼灭日军山泽大佐以下460余人,生俘日军炮兵中尉山本一山,军曹清水鲁吉,伍长梅村政一、宫本一郎等24名日本军人。这是我军战略大反攻之前,敌后战场上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这些日军被俘时,有人面孔烧焦了,有人眉毛烧完了,有人手上挂“花”,有人被打断了肠子,破烂的军衣上沾满泥浆、血迹、污渍等,狼狈不堪。
新四军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为他们换上新衣服,为他们治伤。可是,他们却在屋里心事重重、沉默寡言地静静坐着,问他们话也不回答。香河(苏中日本反战同盟的同志)走进去与他们交流,他们不但不配合,反而骂他没有“日本的精神”,有的人还计划着三天之内逃回去。
我军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离不弃,安排他们洗澡,邀请他们参加宴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被俘后的第四天,山本即向全体日军战俘表白:他不愿回去,希望留在新四军。然而,其他被俘日军却有人心怀鬼胎。
一次,在徒步行军时,石川芳夫借故脱下皮鞋,赤脚行走。山本不解地问他,他说是“皮鞋太重,走路不方便。”谁知,趁人不注意时,石川抬脚就逃。被抓回来后,山本当即罚他立正,并教训他说:“你在这里还想跑,跑到哪里去?我们大家都没有面子了,你良心小小的!”
在教育改造期间,被俘的日军一度思想消沉、对立情绪严重,吃饭时却一点也不客气,吃完饭把饭碗一推,平时也不整理内务。苏中反战同盟的同志来慰劳他们,经过沟通交流反复耐心地教育后,他们才渐渐明白新四军不杀俘虏的道理。淮北行政公署负责人还特意举行了一次招待会,被俘日军喜笑颜开,有说有笑。
我军管教人员为安抚日军战俘的情绪,常对他们说:“你们放心,不要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由于反复地讲,就如春风细雨滋润到他们的心田。一次,清水与长绳两人下围棋,经长时间厮杀眼看就出结果,占优势者竟对对手说:“你放心,不要怕!”问其缘由,他说:“你败了不要紧,当了‘俘虏’会受优待滴。”他们竟然活学活用了。
时间一长,他们那种顽抗、敌对、仇恨与不满的行为渐渐少了,逐渐放下戒备心理,行动上也活泼起来,与人谈话交流自然,还开始自觉参加劳动了。山本主动帮厨,切肉、切菜、炒鸡蛋;清水与宫本卷起袖筒,提篮下河洗菜。
耳闻目睹 自惭形秽
经过一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被俘日军逐渐对我军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了解。
有一次,被俘日军恰巧碰到一支头戴清一色钢盔、着装整齐、步调一致、装备精良的队伍从身边走过。他们中有人好奇地问:“这是八路军吗?”当得到“那是新四军”的回答后,他们惊叹道:“啊!新四军也有这样的部队啊!难怪我们的大队长吃败仗!”
当看到新四军队伍中,女同志像男同志一样背着背包行军打仗,宫本说:“她们真有本领,我们比不过,惭愧!惭愧!”
又有一次,他们在路上见到新四军成建制的连队,整齐地扛着三八式步枪。梅村很有感慨地说:“这些枪都是我们兵工厂造的呀!”宫本也连忙接着说:“是的,不错。”当他们看见我军还有电台、大炮、重机枪时,更是摇头叹息道:“新四军有本领!”
一波三折 因势利导
24名日军战俘,由时任新四军第1师某部特务营教导员荀毅抗带领一个加强连,分乘几条小船,押送到驻扎在宝应县北晏庄的新四军1师政治部敌工部,接受进一步教育。在押送途中,一开始他们很惊恐,沉默不语,不肯吃东西,后经押送人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情绪逐渐好转,开始有说有笑,还情不自禁地唱起日本歌。其中,有一名日军战俘竟伸出大拇指说:“我佩服你们新四军作战灵活巧妙,士兵攻击精神旺盛。我们现在的战斗精神不如你们,日本皇军已经日暮途穷了。”
当船行至离北晏庄不远的一处乱坟堆、准备靠岸时,战俘的情绪又发生波动。他们不敢上岸,生怕上了岸就被枪杀,经过敌工部派来的日军反战同盟老兵宣传解释后,才陆续上岸抵达目的地,接受教育改造。
一天晚上,苏中反战同盟的同志为被俘日军举办了一场联欢招待会。席间,每人都轮流唱中国歌曲,跳日本舞。一时间,歌声、笑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到处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门口被人围得水泄不通。清水有声有色地模仿了一段电影片段,博得全场热烈掌声;酒后的大仓更显疯狂,使出浑身解数跳舞,不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优待战俘 行之有效
新四军对被俘的日军,本着优待原则,按照他们在日军中的薪水发给津贴。山本每月领到800多元,其他也按其等级发给200、300元不等。长绳非常感慨地说:“新四军是官兵平等,为什么对我们还要按照原来的待遇发给薪水呢?我们既然参加了新四军,都是一样生活、工作、战斗,为什么还要照我们过去的官兵级别来发津贴呢?”石川、水谷、寺尾等也同意要求官兵平等。他们认为,过去在日本军队中因为有等级,有理无处讲,现在到了新四军,有话就可说了。
几天后,当官的也觉悟了。清水鲁吉说:“是的,新四军是官兵平等,我们来到这里,都是一样生活与工作,要平等才好。”梅村和宫本也赞成清水的意见,并提出:“我们只要有香烟抽,薪水不薪水都没有问题。”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那以后,被俘日军比以前更勤快了。他们自己洗晒衣服,缝干粮袋,打菜打饭,早上起来也将内务整理得井井有条。山本弄坏了老百姓一个茶壶,主动赔了80元。大仓在酒后买东西少给了钱,第二天就把钱补足给老板,并且道歉。
革命熔炉 名不虚传
1944年5月初,这24名被俘日军全部被安排到驻扎在淮宝县曹王庄的抗大四分校受训。其间,由新四军4师敌工部的日籍干事后藤勇担任队长,政治教员由冈本匠(日籍)、香河正勇(日籍)担任,其党政工作由校部机关党支部书记向明同志负责。
日训队的教育主要是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经过教育,24名日军战俘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从忠于天皇到认识天皇是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认识到自己参加侵华战争是有罪的,对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充满感激之情。
经过近五个月的学习,结业时很多人痛哭流涕地说:一定要同中国人民友好,坚决反对战争。在学习期间,经过组织考察还发展了几名党员。
这24名日军战俘,后来在反战同盟战线上,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有的不惜牺牲了生命。
从战俘成为新四军中的一员,不仅是他们身份的改变,而且是由表及里的灵魂洗礼。这是他们人生的蜕变,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