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期●我与《大江南北》征文●

相伴四十载 铸魂育人路

作者:王友传

40年前,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踏上了三尺讲坛,担任少先队辅导员。那时的我,青涩却满怀憧憬,满心琢磨着如何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真善美的种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大江南北》杂志,从此,结下了长达40载的不解之缘。

记得初次翻开《大江南北》,那丰富多元的内容便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认知的大门。历史、现实、文艺三大板块,宛如三条时光隧道,将革命先辈们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时代浪潮中的激昂奋进以及红色文艺的独特魅力,呈现在我眼前。

彼时,德育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如何把抽象的革命传统具象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爱国的火种,成了我日思夜想的难题。《大江南北》的出现,恰似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原本有些迷茫的教育之路。我尝试着把杂志里那些真实鲜活的革命故事带进课堂。当我讲述着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时,学生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满是好奇与崇敬,这些故事仿佛有一种魔力,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在聆听中感受信仰的炽热,在思考中领悟爱国的真谛。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发认识到《大江南北》在革命传统教育领域的巨大价值。它不仅是一本刊物,更是一座蕴含着无尽精神财富的宝库。我积极向同事、学校领导推荐,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泰州市的中小学校陆续实现了校校订阅,为广大师生开辟了一条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崭新通道。

为了发挥杂志的作用,我主动挑起学习宣讲的重担。我结合本地的红色地标,精心准备每一次宣讲,从杂志中精挑细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用通俗易懂又饱含激情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学生们勾勒出革命先辈们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先辈们的伟大精神。

互动环节总是宣讲中最热烈的部分。有一回,在讲述海军诞生地的历史时,一个小男孩举手提问:“老师,那时候条件那么苦,革命先辈们为啥还能那么坚定地为国家和人民拼命呢?”问题一出,全场瞬间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顺势引导学生们从《大江南北》的文章里寻找答案,让他们明白,正是因为心中有信仰,有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热爱,先辈们才能跨越重重艰难险阻,为我们创造如今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学生们对革命传统的理解愈发深刻,爱国的种子也在他们心底埋得更深、扎得更牢。

2024年8月,我作别了奋斗40年的教育一线,担任泰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副秘书长,加入泰州市老教师讲师团。一年多来,我奔波在泰州的各所中小学。至今,我已为52所中小学举办了61场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听众累计达16000多人次。每一场讲座,我都全力把《大江南北》杂志上的文字转化为扣人心弦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在与《大江南北》相伴的40年里,我不仅是忠实的读者、积极的传播者,更逐渐成为一名热忱的作者。我将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所思所悟,以及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度思考,化作一篇篇文章,投递给《大江南北》。

在我的带动下,近几年,泰州市中小学师生已有20多篇文章见于《大江南北》杂志,这些文章表达了师生们对革命历史的深刻感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践行,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爱国精神的全新理解。

回首我与《大江南北》携手走过的岁月,心中满是感慨。《大江南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提升了我的教育能力,更成为我与学生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引领着我们共同成长。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与《大江南北》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