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和妻子王里青在《大江南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又陆续发表了10篇文章。其中,2015年第11期的《王萱春:战斗在抗战最前线》,荣获“2015-2016年优秀作品奖”。
在《大江南北》发表文章,会在同期刊物上遇到一些老同事、好朋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2020年第1期上刊登了我们的《四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同期上有邓伟志撰写的《真了解民情的刘瑞龙》,他是我原先在上海社科院工作的老同事,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新四军后代和《大江南北》的老作者。我收到这期刊物后即刻给他家打电话,他夫人张老师接电话说,他们也看到了我们的文章,互相表示祝贺。
2020年第10期刊登了我们的《寻访,踏着老红军父亲的足迹》一文。这期上居然与4位老友同时发文。一是市社联的陈麟辉和市委党校张春美教授的长文《毛泽东名篇<纪念白求恩>及其当代价值》,陈麟辉和我曾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部门工作了8年,而且还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二是邓伟志的《我与八大员的情分》;三是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刘苏闽会长的《青弋江畔“草鞋兵”》。这一期和老友们真有缘分啊!
新四军研究专家丁星是我们尊敬的前辈,我们在《大江南北》上发表的10篇文章中,和他同期的文章居然有3次。每次看到他的文章,我们都会想起在海南琼海一起避寒时的情景,都深深为九旬老人认真写作的精神所感动。
我们整理的父亲王萱春遗作《好政委曾如清》发表在2022年第4期上,同期看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陈毅赴延安》的文章。回想起我们和他联系寻访计划时,他在邮件上的留言:“欢迎你们来访,我们热情接待,就像当年接待新四军一样热情!”真是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