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epSeek热潮之下,“AI问诊”火了。有医生称DeepSeek有三甲医院专家水平,上了热搜;也有医学博主在网上发帖,称患者在查询DeepSeek后“质疑”自己的治疗方案,结果发现AI的意见是对的。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AI问诊”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应该看到,AI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DeepSeek等AI医疗产品的出现,标志着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进步。它们能够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分析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给出初步的诊断建议。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就医参考。
然而,“AI问诊”并非万能钥匙。一方面,AI的回答完全依赖于患者输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患者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或病史,AI给出的诊断建议就可能存在偏差。另一方面,AI的问诊是单向的,缺乏线下问诊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
更重要的是,AI问诊无法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人文关怀。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不仅仅依赖于数据和算法,还需要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来作出综合判断。此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等因素,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这些都是AI无法做到的。
对于“AI处方”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已经明确提出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这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医疗行业的规范。
总之,在使用AI问诊时,患者需要保持理性,对AI给出的诊断建议进行甄别和判断,并在必要时寻求线下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