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期●抗击非典英雄谱●

钟南山——站在抗非最前沿

作者:


马年岁末,广东医疗卫生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主动向卫生厅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他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送。他领导的呼吸病研究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的技术核心与攻坚重地。面对一些医务人员的顾虑情绪,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短短几天,广医附一院便接收了21位危重病人。钟南山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在他的带动下,医院上下团结战斗,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早期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初始阶段,由于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广医附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该院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每天都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

通过死亡病例的尸检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理机理主要是肺组织纤维化。钟南山知难而上,成立了老中青呼吸病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配合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治小组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细致记录各种可供研究的资料。终于,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当病人肺部阴影不断增多,血氧监测有下降时,及时采用无创通气,病人的氧气吸入量就会增多,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症状;当病人出现高热和肺部炎症加剧时,适当给予皮质激素,从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减轻肺泡的非特异性炎症,阻止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当病人继发细菌感染时,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两位双肺渗出病灶弥漫、生命垂危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经以上方法抢救,出现了奇迹。卫生厅马上组织专家讨论,修改完善以后,以《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医疗单位。

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沉稳地告诉大家,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可控,并不可怕。他通过新闻界告诫社会不要惊慌,而要共同抗击病魔的挑衅。据统计资料显示:广东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治愈出院率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在广州听取情况汇报。钟南山代表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进行了40分钟的汇报。这位中国院士的发言,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连连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