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戴克林在江都独立团的战斗岁月
电影《长津湖》让志愿军9兵团在长津湖畔的英勇事迹广为人知,“冰雕连”的壮烈牺牲及革命烈士宋阿毛的绝笔信触动了每位观众的心灵,生动诠释了不畏强敌、誓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宋阿毛所属的连队为20军59师177团2营6连,而59师时任师长是我的祖父戴克林,177团的历史可追溯至抗战时期的新四军江都独立团。
江都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是连接江南与江北的枢纽。1941年岁末,新四军第6师18旅北渡长江,后为贯彻中央“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战略,已改隶1师的18旅仅保留了主力52团。当时,原有的防区对于1个团而言难以兼顾,为有效控制长江南北的交通要道,1942年底,由52团3营营长林辉才带领该营7连、8连前往江都组建新的江都独立团。到了1943年4月,该团已下辖5个连,团长由林辉才担任,政委由县委书记杨逸麟兼任,戴克林任参谋长。这支年轻的队伍,成为插向日伪心脏的一柄利剑。
高桥速胜,首战告捷
当时,江都地区斗争局势严峻,日伪军构筑了众多据点,严重限制我军行动。1942年12月,为挫败敌人在运河以南的“扫荡”企图,戴克林率7连(7连和8连来自原52团,是江都独立团建团的种子连)联合运河以南地方部队攻击吴家桥伪军据点,歼敌百余人。不久,丹北地委传来情报:伪军张少华部的1个连计划在高桥建立新的据点。高桥地处渡江南北交通要冲,据点一旦建成对我威胁巨大。戴克林立即指挥7连与丹北地区一支四五十人的游击大队,白天在新洲隐蔽,同时由地方同志陪同连长陆明生进行侦察。夜幕降临时,部队缓缓接近敌军据点,戴克林命令司号员吹号发起进攻。游击队负责守住南面,7连则从其他3个方向发起猛烈攻击。经过约半小时的战斗,我军全歼了该连伪军。伪军连长及以下数十人被俘,我军无一人伤亡。战后,丹北地委为表彰参战部队的功绩,特别准备了肉食和粮食作为犒赏,而7连则将所缴获的物资全部留给了游击大队。
颜塔奇袭,再展神威
次日回师途中,我军又得到情报,一支伪军连在吴家桥东北方向、毗邻颜塔的一座庙宇内构筑防御工事并建立据点。戴克林未有迟疑,立即率领部队连夜启程。凌晨约5时,部队抵达目的地,观察到敌方工事进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他随即部署7连担任主攻任务,其他部队则在泰州与颜塔之间进行监视并准备支援。战斗打响后,进展比预期更为顺利,仅用十分钟时间便结束了。此战歼灭了伪军营部及1个连队,俘虏伪军营长及其下属60余人,而我方几乎无伤亡。
智破吴家桥,拔掉眼中钉
连续的胜利让部队士气高涨,各个连队纷纷请战。不久之后,泰州敌伪派三四百名敌军进行试探性进攻。戴克林指挥8连及3个游击连在敌军的进攻路线上设伏,采取四面包围的战术,俘虏一二百名敌军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使8连和游击队的装备水平大大提升。
彼时,运河之南吴家桥有伪军据点,宛如一枚眼中钉,戴克林决定将其拔除。他命令7连连长陆民生与2连连长宋阿忠乔装侦察。当晚,大雨倾盆,我军借雨幕掩护接敌近战,迅速攻占敌地堡,大多数伪军尚在睡梦中即成俘虏。前后不到1个小时,该据点即被我军攻克。
连战连捷,尤其是吴家桥解放后,江都地区的局势大为改观,我军从被动转为主动,敌人则闻风丧胆,纷纷从小据点撤离,让运河以南地区完全被我军控制。分区对江都独立团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打得快,而且打得好!”此时,部队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随着几个齐装满员的游击连升格为正规连,江都独立团才真正名符其实。
车桥战役,意外之喜
1944年3月5日,由叶飞指挥的车桥战役打响,江都独立团的7连、8连及2连负责守备,但敌军并未出现,部队略感失望。在返回江都的途中,独立团接到侦察员报告:由于车桥战役我军的胜利,临泽1个营的伪军正向宝应方向撤退。戴克林随即下令,命7连向西南方向迂回阻截,2连向东南方向穿插,8连则位于两翼之间。很快敌军被我包围,战斗随即打响。敌军除最前方的数十人逃脱外,其他二三百人均被歼灭。此外,敌军随行的数十艘船只亦被我俘获。此役可视为一场意外之喜,缴获甚多,我军伤亡甚微。
巧夺樊川,三域贯通
同年春节期间,江都独立团配合高宝独立团,一举解放八字桥、永安两地。江都独立团本想在打援的同时,抄了樊川伪援军的据点老巢,然而敌军已如惊弓之鸟,稍感情况不对,便舍弃了60余人的武器装备,迅速撤回据点,龟缩不出。
樊川是日伪军在江都地区的一个重要据点,驻守该地的是伪军少将师长夏砾武麾下的主力赵松岩团。鉴于八字桥解放后樊川的伪军已孤立无援、撤逃只是时间问题,我军采取外松内紧的策略,对外保持平静,实际暗自加强周边的警戒和侦察力度。果然未过多久,樊川的敌军便开始撤逃。
战斗进程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我军预先在八字桥以西埋伏,待敌军行至该处,南北夹击并绕至敌后夺取樊川,成功歼灭樊川伪军团部及其2个营,战果辉煌。自此,江都、高邮、宝应地区连成一片,敌人除了城市和个别大的据点,几无立足之地。战后,江都独立团受到分区嘉奖。随后,戴克林前往苏中党校学习,并短暂任职于苏中民抗通如纵队。1945年9月,光复如皋战役前,他又返回江都独立团任团长。
1945年8月,江都独立团被授予苏中教导旅2团的番号,后陆续出现在津浦路前线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等战斗序列中。1949年2月,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9师177团,隶属9兵团。解放战争期间,该团先后在泰安、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中表现不俗,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出了国威与血性,展现了国家的威严和不屈的斗志。
戴克林自年少参加革命,戎马半生,转战南北,与江都独立团关系最为深厚。除短暂的调任和学习,他始终与这支部队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