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大江南北》 杂志创刊40周年暨2025年全国联络站工作会议
5月28日,“太湖明珠”无锡,风轻气暖,柳绿花艳。来自《大江南北》杂志全国联络站的100多位代表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大江南北》杂志创刊40周年,共商办好红色刊物、传承红色基因大计。
“40年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加强对新四军的研究和宣传,上海市新四军老战士创办了《大江南北》期刊。”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张远会长在致辞中,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杂志创刊的历程。他说,在市社联的关心指导下,杂志社和全国联络站的同志们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坚持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礼赞新时代,创造了非凡成绩,得到了市社联肯定和受众认可。“作为读者,我感到《大江南北》不愧为优秀期刊。一是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二是坚持了办刊的宗旨、特色;三是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发展;四是在社科类期刊保持了一流的发行量。”
张远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对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大江南北》杂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和运用习总书记给上海新四军百岁老战士回信对《大江南北》的重要指导意义,一要着力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二要坚持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三要把重点放在青年一代。他说,《大江南北》是新四军老战士创办的红色刊物,我们不但应该而且也能够贯彻好这个重要思想,让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无锡联络站主任朱安生代表全国100多家联络站发言。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无锡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是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5月,叶飞受命从茅山根据地东进抗日,第一个落脚点和前进基地就是无锡。从老江抗到新江抗,再到第6师16旅、18旅,新四军部队长期坚持在这里,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无锡地区《大江南北》联络站成立至今,已有38年的时间,形成了1中心6市区、覆盖全域的发行网络,保持了红刊发行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他表示,这次《大江南北》全国联络站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既是我们学习借鉴兄弟联络站先进经验的机会,更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发行工作的鞭策和激励,必将开辟联络站工作的新前景。
主持杂志社工作的副社长、副主编陶丽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她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大江南北》杂志创刊40周年。40年来,《大江南北》肩负传承革命传统、记录抗战历史的重要使命,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办刊宗旨和“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编辑方针。坚守刊物定位,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矢志不渝讲好新四军故事,深度挖掘抗日战争及新四军的历史,宣传我党党史军史革命史,传承红色基因,成为特色鲜明的红色期刊。
陶丽说,今年2月17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大江南北》杂志社承办,成功举行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暨《大江南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习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老战士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大江南北》的办刊要求,更是对杂志社的极大鼓舞。我们会更加牢记初心使命,当好革命历史讲解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思想教育辅导员,播撒“红色种子”,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史、军史研究,诠释好传承红色血脉的当代价值,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传播力的成果;聚力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深化普及传播上下功夫,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红色底色更鲜明、红色精神传播更广泛、红色文化影响更深远。
执行主编余子富简要介绍了杂志改版后稿源情况和对来稿的要求。
杂志社顾问、原社长杨元华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了主题报告(相关内容见本期第4-7页)。
在主席台就坐的张远、陶丽、杨元华、徐晓蔚、余子富、朱安生为63个2025年度先进联络站颁了奖。下午,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赴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有(以姓氏笔画为序):丁瑞成、刁金盛、王友传、王伯平、王培龙、卞钰慧、石金华、卢锦才、史有和、印建飞、伏?波、朱晨、朱慧、朱立稳、朱怀全、朱慧玲、华明荣、刘?君、刘以顺、刘汉英、刘志宽、刘道永、祁雷斌、许盘兴、阮茂荣、孙荣、孙志明、孙桂余、芮进西、花保荣、严小平、严保林、李 旺、李广余、李纾燕、李学贤、李荣桦、李逢春、杨 健、杨德安、吴立辉、吴惠芬、吴锡荣、应建勇、张 帆、张生根、张宏贵、张其梅、张清一、张福良、陆美玲、陆逸东、陈杰、陈荣坤、幸 平、范林凤、林景满、罗伟技、罗志平、金新华、金耀良、周?沪、周?钢、周可觉、周亚南、周建荣、庞家乐、郑普顺、赵林、赵金隆、赵学文、赵泉舫、荣家继、胡际春、胡国标、胡惠国、俞小菲、俞凌云、施元明、施守飞、姜田兵、姜兆军、夏新萍、顾海祯、顾维安、钱玉国、倪旭东、徐 宁、徐存华、徐国芳、徐祥忠、郭松波、梅广旺、曹石剑、董国祥、蒋国飞、韩文兰、蔡定根、樊保良、戴忠清等100余人。
大江南北杂志社贾勇、卢天琳、于洋等参加了会议。 (大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