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干部在参加单位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说:“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能是油水关系,浮在上面,与群众不相融;也不能是蛙水关系,需要时就跳到水里,不需要时就蹦到岸上;只能是鱼水关系,一刻也不能脱离水。”这位老干部的话很形象深刻。
1940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兼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给党员干部上过一堂生动的党课。课上的“教材”,是一碗小米、一双新布鞋和一碗装了条活鱼的清水。粮是百姓种的,鞋是群众纳的,道理不言自明:“党要想在敌后扎下根,打败日本鬼子,就必须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有个“树叶训令”,在日寇封锁“扫荡”期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生产生活极为困难,树叶成为充饥的主要口粮,聂荣臻签发了一道“树叶训令”,严令部队不许采村庄方圆15里之内的树叶,“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正因为始终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才有老百姓对人民军队“国之干城、民之卫士”的由衷赞誉。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然而,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对党与群众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缺乏切身感受, 有些干部作风漂浮,不愿到群众中找问题,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对策,跑到网络上找思路,表露出一种浮气、奢气、官气,“身子”下去了,“心”还浮在上面,和群众是“油水”关系。 还有的干部把“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名利,到群众中去是为了上镜头、出彩头、拉票头(换届拉选票)、有赚头。这些人像青蛙一样,需要“水”时就跳下去,不需要“水”就跳上来,与群众成了“蛙水”关系。
党员干部与群众应成为哪种关系,不妨对自己再进行一次“三问”:一“问”我是谁?是党员、是人民公仆,就应增强宗旨意识,永做人民公仆;二“问”为了谁?为国家、为人民,就要增强担当意识,多为人民办实事好事;三“问”依靠谁?依靠人民,依靠群众,就要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改进作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能否永远保持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也是新长征路上的一道重要考题,但愿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