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期●卷首语●

牢记使命传薪火 一片丹心铸国魂

——写在《大江南北》创刊40周年之际

作者:姜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大江南北》 杂志创刊40周年。

这40年于《大江南北》 而言,是用文字浇筑信仰、以故事镌刻初心的壮阔征程。这本承载红色基因的期刊,始终以滚烫的文字传递精神火炬,用鲜活的历史讲述信仰力量,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精神丰碑!
  《大江南北》 是一本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品牌刊物。它诞生于198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创刊号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国上将叶飞在《我的祝贺》 写道:“我相信《大江南北》 出版,以推动和交流有关新四军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历史研究,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必能实现。”上海市委老领导、新四军老战士魏文伯题写“大江南北”刊名,夏征农撰写发刊词。
  创刊初期,一些离休的新四军老战士、老干部担任编辑工作,他们不计报酬,自带饭盒,自备笔墨,办公地点分散在几个地方,好几个人挤在一个亭子间批阅稿件,筚路蓝缕,艰辛创业。刊物作者也大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同志,他们写下自己和战友参加抗击日寇和解放全国的烽火征程,留下信史昭示后人。《大江南北》 创刊之初便继承了新四军的“血脉”和“铁军”的“精气神”,今天依然是这本刊物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立命之本。
  40年来,《大江南北》 依靠党的领导,依靠众多新四军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矢志不渝讲好新四军故事、革命先辈故事、当代英雄模范人物故事。扉页上镌刻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办刊宗旨和“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编辑方针,成为贯穿40年办刊历程的精神主线。在用心办好刊物的同时,大江南北杂志社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走群众办刊路线。早在1985年秋,杭州就成立第一个大江南北杂志社联络组(后改称联络站)。目前已有联络站120余个,遍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北京等省市,每月(期)发行量保持在10万份以上,最高时曾至15万多份。
  《大江南北》 始终坚持保存革命历史记忆。杂志多年来刊登大量亲历者(老战士、老干部等)的回忆录、口述历史,以及专家学者对革命历史事件、人物的研究文章;介绍了众多革命先烈、英雄模范、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较为全面地反映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历史;整理出版了《让历史告诉未来》 《弯弓射日集》 《风雷》 《抗日歌曲精选》 等一系列专题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宣传教育功能。
  《大江南北》 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宣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打头阵、当先锋,先后推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专刊和专题策划。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四军东进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事件和时间节点,发起征文、开辟专栏,刊登研究和学习文章进行深度报道及宣传。
  《大江南北》 始终坚持打铸魂育人主动仗。作为一本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的“红刊”,多年来坚持通过联络站与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学校开展有声有色的“学红刊用红刊”活动。自2024年开始,大江南北杂志社配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上海市16个区的教育关工委全面合作,创造性地开展了“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运用丰富的革命史料资源凝心聚力,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

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指出,要多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总书记的回信也是对杂志社的极大鼓舞。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大江南北》 杂志定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进,更好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