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期●卷首语●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伟大民族复兴

作者:本刊编辑部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包括一场举世关注、气势恢宏、振奋人心的盛大阅兵式。

80年前的日本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回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伟历史画卷,中国抗战成为全人类共同记忆中的不朽丰碑。9月3日,承载的不仅是日本投降这一历史事件,也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高度概括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仆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必胜信念,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抗战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民族意志与信念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持续14年的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全国军民始终保持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斗争中领导铸就的巍巍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顽强抗争砺炼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在战胜磨难挑战中浴火重生的鲜明精神标识。当今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态势。挑战与风险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抗战精神依然放射出耀眼光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继承弘扬抗战精神的最好做法,就是把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化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精神动力,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大江南北》 杂志刚刚喜庆创刊四十周年。诞生于抗战胜利40周年的这本红色期刊,遵循叶飞等新四军老首长的嘱托,始终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己任。我们努力宣传党中央、毛泽东对新四军的亲切关怀和指导,记叙新四军顽强不屈、英勇作战、抗日救国的光辉历程,缅怀叶挺、项英、陈毅、刘少奇、袁国平、张云逸等领导人,粟裕、黄克诚、彭雪枫、谭震林、李先念等战将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质,讲述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东北抗联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英雄人物……40年来,一代代读者、一茬茬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传承到红色的基因和向上的力量,将伟大抗战精神化为春风雨露,点点滴滴融化到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在参观阳泉市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馆时语重心长地说:“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为我们今后继续办好杂志提出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努力讲好共产党的故事、抗战故事、新四军故事、当代英雄模范故事,宣传、弘扬包括抗战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下一篇:新四军是华中人民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