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期●青少年绿洲●

三个海门抗日小英雄

作者:黄文成

抗日战争期间,江苏南通海门地区有很多儿童团组织。这些只有十来岁的儿童团员们帮助游击队站岗、放哨、送情报、抓汉奸、打鬼子,深受群众称赞。

赵来宝智送“纸条”
  赵来宝,又名赵碧珠,女,1930年出生于余东镇赵家园一个医生家庭。抗战期间,她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地下党传送情报。
  1942年秋的一天,13岁的赵来宝被舅舅张镗喊去,要她想办法出城,把一张小“纸条”送到土地堂的蔡文明药店。舅舅把她扮成一个“疯癫”的小丫头,叮嘱她路上不要和人说话;如果遇到日寇、伪军,绝不能吐露真实情况。小来宝点点头,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土地堂就到了,突然冒出一队日伪军把赵来宝拦住。一个翻译上前盘问:“小姑娘的,哪里来?到哪里去?”
  “街里(余东街里)来,到街里(土地堂)去。”
  “你的,姓啥?叫啥?做什么的去?”
  “我姓……”来宝刚要把“赵”字说出来,就想到对坏人不能说真活,愣了一下。
  “快说!不说就打死你!”翻译边说,边打了她一个重重的巴掌。
  “说出来‘丑’的。”来宝忍着痛,装出傻笑的样子。
  “说个名字有什么丑?再不说,皇军要杀你了!”翻译继续逼问。
  “人家都叫我‘痴来宝’。”赵来宝终于想出了个对付敌人的名字。
  翻译听完一阵大笑,又叽里呱啦地说给日本兵听。日本兵听完,都大笑起来。但这个回话仍不能完全消除日伪的怀疑。翻译把她上身搜了个遍,一无所获。最后,日伪把目光集中到她脚上穿的破鞋,要她脱下鞋检查。来宝心里一阵紧张:纸条就在鞋帮里,怎么办?她急中生智,索性脱下鞋,说:“你们拿去看。”她边说,边把鞋递到翻译眼前。翻译顿觉一股臭味,一看,鞋上沾了好几处鸡尿,于是一手将鞋打落在地。“鞋不要了,鞋不要了!”来宝边说,边哭着朝前跑。一个日本兵嘴一呶,翻译从背后一脚,把来宝踹倒在地。来宝打了个滚,趁机把鞋拿过来,穿回脚上。
  敌人看她一副痴呆的样子,就放她走了。
  赵来宝一身冷汗,心想:“好险啊!”她站起来,继续赶往土地堂的蔡文明药店,完成了送情报的任务。
小交通员张独醒
  1944年夏的一天,余东镇上的中共组织得到一份重要情报,急需送到木桩港的地下交通站何成荣家。从余东镇到木桩港约3公里,日伪盘查甚紧,而且从北城门进去、南城门出来,需经两次盘查。如果绕道,要过老运河上的王灶河大桥,多走4公里路不说,也有日伪盘查。负责传递情报的张锽正在为难之时,突然想到自己的侄子张独醒。张独醒时年只有12岁。张锽交待他注意事项后,问小独醒能否完成任务。小独醒老练地回答:“可以!”
  张独醒把情报用橡皮胶泥包裹后,缝在短裤里,像平时一样走上北高桥,想从那里过关。两个哨兵拦住他,不许他过,又看他上身赤膊,只下身穿一条短裤,就想捉弄张独醒,叫他跳下水去游进城。张独醒装作害怕的样子,一手捏住鼻子,一手垂下,身体笔直地从桥上跳入水中。随着水花的溅起,他抹了一下脸上的水,做了个鬼脸,游上岸后顺街朝南走去。
  南城门的敌哨盘问较紧,虽然张独醒只穿着条短裤,敌人仍要搜查。张独醒索性把短裤脱到膝盖,反问敌人:“有什么(东西)吗?”敌人见他这样,赶着张独醒说:“去!去!去!”张独醒拉起短裤,又笑嘻嘻地走了。
  路上,张独醒怕时间来不及,就抄小路一路小跑,及时把情报送到了何成荣家。何成荣接到情报后,直夸他是个“机灵的小交通员”。

小姑娘智勇报信
  董惠周,1932年出生在海门牛洪港(现三和镇牛洪村)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日伪军一部驻在牛洪港的何钦新家,经常下乡抢劫、抓人。
  3月的一天早晨,董惠周的祖母从何家人口中得知,日伪军要到竖积洪小学去抓人。竖积洪小学是(南)通海(门)行署领导的一所学校,用的全是抗日课本;董惠周的姐姐董惠中是该校教师之一。
  从何家到竖积洪小学,大约1.5公里路程,如果成年人去报信,很可能被敌人发现。正在焦急之时,时年11岁的董惠周自告奋勇:“我去!我年纪小,敌人不会注意。”祖母点头同意。于是,她提着羊草篮,穿过小路到竖积洪小学报信:“敌人要来抓人。”师生们闻讯,迅速转移,并将抗日课本藏起来。敌人赶到时学校已关门,一无所获走了。

董惠周多次为竖积洪小学报讯,让师生安心上课。师生都赞扬她这个红色小交通员“机智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