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期●故事会●

陈毅送我父亲两包“飞马牌”香烟

作者:朱其山

前不久遇到我大桥中学的学生、江都区职教集团副校长顾晓平,他说带学生去三江营烈士陵园扫墓时,讲解员提到了我父亲朱维福。说陈毅的部队驻扎在大桥期间,我父亲曾给陈毅做过衣服,陈毅还送给我父亲两包“飞马牌”香烟。
  我不知道烈士纪念馆的信息来自何处,但那两张“飞马牌”香烟的壳纸,我亲眼看到过,还很早就知道父亲“小团长”诨名的来历。这些都与陈毅有关。
  我的父亲祖籍邗江霍桥,初中毕业便去上海学裁缝。裁缝店在四马路(今福州路),接待的顾客大都是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当时父亲十四五岁,个子一米五左右,横长竖不长,又胖又圆,但聪明好学,不久手艺就超过了师傅,在当地小有名气。后因躲避战乱,我父亲便到嘶马投亲靠友。
  父亲后来参加了新四军,在部队后勤部专门缝制军服。陈毅驻在大桥期间,想做一套中山装,后勤领导便把任务交给了他。一见到我父亲,陈毅哈哈大笑,用手指着我父亲说,你这个胖娃儿,就是个“小团长”哟,让在场的人都大笑不止。父亲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很是紧张,赶紧上去忙着给陈毅量尺寸。因为个子矮,陈毅又魁梧,量脖围和肩宽都要站到板凳上,这样爬上爬下好几回,陈毅笑个不停,父亲已浑身大汗了。临了,陈毅命手下拿来两包“飞马牌”烟给父亲,说:“这是我们自己造的烟,莫要嫌丑哟。得罪你不起,你是‘小团长’嘛。”众人又大笑。出来之后,父亲问管后勤的领导,“小团长”是什么意思?领导说:“首长看你长得矮胖,圆不溜秋的,首长是四川人,四川话圆不叫圆,叫团,所以喊你团长。首长喜欢开玩笑,喊你‘小团长’,是喜欢你呢。”父亲这才释然。从此以后,“小团长”的诨名便传开了,以至于后来在嘶马没有几个人知道父亲大名,但提到“小团长”,无人不晓,妇孺皆知。
  新四军北撤时,由于种种原因,父亲脱离了部队,那两包“飞马牌”烟壳却一直被他珍藏在身边。烟壳我见过几次,就是两张粗糙的白纸,上面隐隐约约有些泛黄的字迹和图案。父亲平时一直把它们压在大床的棉花胎下面,每年夏天晒伏时会拿出来放在案桌上。
  谁能想到,就是这两张烟壳,后来救了父亲的命。
  1974年冬天,父亲食道上发现肿瘤,医生说已经是晚期了,让父亲回家“该吃吃、该喝喝”吧。就在全家陷入绝望的时候,父亲想到了陈毅。他给陈毅写了封求助信,并且把两张“飞马牌”烟壳也随信附上。其实陈毅1972年就去世了,由于当时信息闭塞,父亲和家人都不知道。意想不到的是,父亲竟然收到了回信,让他去上海警备区找一位首长。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首长竟然就是父亲的老上级,当年父亲给陈毅做衣服时他就在现场。后来父亲住院、动手术、术后治疗,历时近三年,都是上海警备区安排的,自己没花一分钱。父亲去世前还在念叨,我能活这么长时间,是遇到两个半好人,一个是陈司令,一个是警备区首长,半个是你妈妈。母亲为此还愤愤不平了好多年,说辛辛苦苦服侍他三年,起早带晚,却只能算半个好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父亲对陈毅的感激之情是那么浓烈和赤诚。
  三江营是陈毅率领新四军渡江北上抗日的第一站,又是后来指挥渡江战役前线指挥部所在地,他深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这里的人民也世世代代铭记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