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期●缅怀篇●

千面奇人华克之

作者:张雪

  

    宝应曾是苏中区党委机关、新四军第1师师部和苏中行署的驻地,陈毅、粟裕、陈丕显、彭冲、叶飞、钟期光、管文蔚、季风等人,曾直接领导、指挥宝应军民的革命斗争。

除了公开战场,还有一条隐蔽战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曾出现过一位有着漫长而非凡的革命经历,用过几十个别名,化身为商贩、记者、教授和华侨巨商等各式人物,出入于香港、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周旋于日、蒋、汪之间,屡建奇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华克之。

学生时代参加五四运动

1902年12月20日,华克之出生在宝应氾光湖五里埠一户已经衰落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华小东是能诗善文的秀才,母亲郭氏是本县一位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夫妻已有一子二女,如今又得一儿,自然十分欢喜。华小东想到《诗经》上“睆彼牵牛”句,遂给孩子起名华睆(睆者,星光明亮也),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华睆就是华克之。

华家滩究竟不是世外桃源。从五里埠旁边流过的大运河,是南北交通要道,因此当地消息并不闭塞。1906年,宝应发生抢米风潮。是年冬天,遭受水灾的饥民千余人,为抗议粮商富户囤积居奇,掀起了一场“打米市”的斗争。华小东被牵连,差点丢了性命。

1911年,华克之9岁,母亲去世。尔后,他的哥哥去世,两个姐姐相继出嫁,父亲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奔走。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宝应人民积极投身辛亥革命,配合革命军推翻了本地的封建政权,清代末任宝应知县易焕鼎挂印逃跑。县内地方士绅相继公推军政长、民政长,县议事会、参事会先后成立。

民国建立后,华克之寄居在婶母家五年。婶母心地善良又有见地,为他购买书籍,延请老师。1916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宝应县安宜高等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适逢五四运动的风暴沿运河南下,包括华克之在内的宝应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少年学生走上街头,高呼“科学”、“民主”口号,声援北京。随后,市民们也纷纷走上街头,整个县城被爱国热情所激荡,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在宝应生根、发芽、开花,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19年夏,华克之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苏省第一中学,次年成为一中学生会主席、南京市学联成员,年仅18岁就加入了国民党。1923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进金陵大学。

从刺蒋斗士到红色特工

华克之接触三民主义,主要是受其父亲和师友的影响。后来他回忆起父亲,总是这样说,从民族国家上,父亲是一位应当得到肯定并受到尊重的民主主义者。

进金陵大学不久,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华克之作为工作人员,随江苏省代表到了广州。这是一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标志的进步大会,孙中山在大会上讲话,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宣告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国民党由资产阶级性质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华克之听说新选举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十多位共产党员,很兴奋,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一些特别值得敬重的优秀分子,有共产党人的合作,孙先生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实现。他在这个阶段不仅接触到了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还通读了《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等巨著,在精神上与共产主义、共产党人接近了。

1925年5月是血腥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向不堪压迫与剥削、奋起罢工斗争的工人挥动屠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宝应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立即开展了反帝爱国斗争,华克之更是呼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一定要发动广大学生和市民开展大规模的反帝斗争,支援上海同学,支援受难工友!”经过声援斗争锻炼以后,华克之进入了国民党南京市党部,担任青年部部长。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第2军和第6军一部突破直鲁联军防线,攻占了南京城,六朝古都“光复”了。善良的人们哪里会料到,就在他们敲锣打鼓庆祝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蒋介石曾试图拉拢作为国民党左派人物的华克之,并写了亲笔信给他,但华克之愤慨地说:“我不是在4月12日才认识蒋介石的,至少在一年前我就知道他将会干什么。我为国民党感到羞愧,为孙中山先生感到难过。我和蒋介石这个国民革命的叛徒不共戴天!”

1929年,华克之迁居上海。在他的周围,迅速聚拢了几位曾是国民党左派或对蒋介石统治极度失望的知交。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救国良策,认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决定行刺蒋!为成功刺杀蒋介石,华克之进行了周密部署,于1934年11月在南京设立了一个掩护机关,即晨光通讯社。刺杀的时机则选在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闭幕式上。按照大会议程,9:20左右,100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将在第一会议厅门前合影,但蒋介石迟迟不肯出来,转而由汪精卫作代表与众人合影。大约9:35,合影结束。正当委员们陆续准备登楼参加预备会议的时侯,突然从记者当中跳出一个人,高呼“打倒卖国贼!”并向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倒在血泊中,场内秩序大乱。汪精卫的侍卫举起手枪,向刺客胸部连开两枪。刺客被击倒后,从身上搜出新闻记者证一张,编号是63号,上面写着“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不久,孙凤鸣的妻子、晨光通讯社的工作人员,乃至和晨光通讯社有来往的人一一被捕,只有社长胡云卿(华克之化名)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生最好的注解是无名

晨光社刺蒋不成,以及随之而来的血腥镇压,令华克之痛定思痛,决定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改造中国、拯救中国。

1937年3月6日,一列火车从上海北站缓缓驶出。华克之这个被蒋介石悬赏十万元、“不论死活,同样授赏”的通缉要犯,开启了他人生的转折之旅——奔赴延安。

5月4日下午3点半,有位同志把华克之带到延安一间瓦房里。忽然听到外边几个人的脚步声,门帘掀起时,进来的只是毛泽东主席一人。华克之马上肃立,向毛主席敬礼。毛泽东伸出手来,和华克之紧紧地握着,用带着湘音的普通话说“坐下,坐下”,并与他长谈45分钟。毛泽东说:“个人的力量、小集团的力量是推翻不了罪恶的旧社会的。”他给华克之的任务是仍回华南,协助扩大民主革命大同盟。华克之当即立下“党有差遣,克之生死从之,一无选择,万死不辞”的誓言,并提出“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谎、不贪财、不想出头、不埋怨组织、不讨价还价”的七不诺言。

1939年,由廖承志和潘汉年介绍,毛泽东亲自批准,华克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共产党员后,华克之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在潘汉年的领导下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1942年冬,潘汉年从新四军军部来到上海,交给华克之一项重要任务,打入周佛海身边。周佛海原是国民党要员,深受蒋介石的器重,1938年却随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成为汪伪政权的第三号人物,出任“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市长”等伪职。党外人士任庵是周佛海很早就认识,且是他和中共都信得过的人物,作为中介人将华克之介绍给周佛海,称华“完全可以信任”。这样,华克之成为周佛海的贵宾,不断获取机密情报,供中共中央决策时参考。任庵与华克之甚至获取了蒋介石“特任周佛海为京沪保安副总司令”的绝密情报,使中共中央及时公开揭露蒋、日、汪的勾结阴谋,令蒋方大为震惊。

1945年秋,党组织出于种种考虑,打算把华克之转到解放区工作。他决心转移之前,给党送一份厚礼。华克之利用此时日军惶惶无主的心理,化装为国民党将领,机智地骗取当地日军管后勤的少将军官冈田的信任,以“送给国民党某战区司令长官”礼物的名义,将5卡车(540大箱)黄白色(TNT)炸药和194挺新机枪,安全地送到了新四军军部。华克之在秘密战线还曾取得蒋介石国防部严密保管的二万五千分之一比例的中国军用地图,转交至中共华南分局;在军统特务的层层监视下,将周恩来给宋庆龄的亲笔信送至宋的手中,并将宋的回信安全地取出……

由于隐蔽战线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华克之究竟完成过多少重大任务,除了少数几人外,恐怕很难有外人可以得知。但华克之对党、对同志、对人民万死不变的忠诚和他“七不诺言”体现的高尚操守,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8年,华克之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在北京逝世,终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