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期●故事会●

我爷爷与“打鬼子第一”奖旗的故事

作者:王蔚佳


我爷爷王挺是老红军、新四军老战士,在他获得的诸多荣誉中,有面他代表营里领取的“打鬼子第一”奖旗,颇有意思。
  1941年,新四军一师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所属部队中开展了“活捉鬼子”的竞赛活动。5月14日夜,二旅六团三营营长赵云鹤(开国大校、曾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率八连连长(我爷爷王挺)、兴化县独立行动大队大队长及侦察员小黄4人,一起到戴家舍至庐州之间的梓辛河段勘察地形,选定伏击日军汽艇的阵地。
  5月15日拂晓,赵云鹤营长率八连进入河南边的伏击阵地。其中,二排分乘6条小快船设伏于河南高家垛子的垛沟中,担任南面阻击及水上围歼主力;一排于西警戒庐州、高家荡方向;三排于东警戒竹泓、大垛方向,同时阻击可能逃离主伏击圈的敌艇。县大队60多人埋伏于河北刘家圩子的麦田中,负责北面的阻击任务,其余10多名战士则在圩子西侧的垛沟中担任警戒。
  下午1时20分,伏击圈东边隐约传来汽艇的马达声,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迅速做好战斗准备。
  一艘插有日本膏药旗的巡逻艇,正开足马力全速驶来,艇舱外有两名拿着长枪的鬼子在暸望警戒。当敌艇进入伏击点不足百米时,我爷爷一声令下:“打!”河南岸八连机枪班的6挺机枪和二排的所有步枪的子弹,像雨点般射向敌艇。舱外的两个鬼子中弹后,一头栽进水中。艇内的鬼子连忙冲出舱外,企图掩护驾驶员全速通过我封锁线。我神枪手一举击中敌艇驾驶员头部,鬼子副驾驶员立即接过方向盘,想继续强行冲出我伏击圈。机枪班长小李见状抱着机枪倏地站起来,对准敌艇驾驶室就是一阵猛扫,敌副驾驶顷刻毙命(后小李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失去控制的敌艇像脱缰的野马,颠簸摇摆着冲向北岸。敌艇前舱刚搁到浅滩上,县大队的所有火力对准敌艇就是一阵狂射,把欲抢占北岸阵地的鬼子压回到了舱内。随后,县大队长又在火力掩护下,率特务班3名战士跃到河岸边,把集束手榴弹纷纷甩向敌艇,其中一束手榴弹飞入敌艇的烟筒内,炸燃了机舱内的油箱。顿时,敌艇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并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随之慢慢向水下沉去。一个个被烧得焦头烂额的鬼子忙从舱内逃出,或跳入河中,或爬上岸边。
  这时,冲锋号响起。战士们高喊:“冲啊,快活捉鬼子啦!”二排的战士划着6条小快船,从河南的垛沟中向敌艇飞驰而来。北岸县大队的战士们也从田垛间包抄上来。已成困兽的鬼子还拒不投降,与我战士肉搏,结果有两个负伤的鬼子被我俘虏。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我军击沉敌汽艇1艘,击溃日军一个小队(毙官兵20人,活捉2个鬼子)。

不久,二旅在刘庄召开了庆功大会,三营获“捉鬼子第一”奖旗一面,我爷爷作为代表接受了奖旗。如今,梓辛河伏击战旧址被列为江苏省红色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