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以美国-伊朗核谈判未能在60天的期限内达成协议为由,悍然空袭伊朗,理由是伊朗已经非常接近拥有核武器。战争打了12天,其间美国空军参与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毁灭性打击。6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盘点这场战争,似乎疑点重重。
以伊开打谁是胜利者?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先发制人,发动代号“狮子的力量”军事行动,空袭伊朗境内多个核设施、军事基地及关键人物目标。袭击导致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多名核科学家及高级指挥官身亡。以色列持续空袭伊朗石油设施及军事目标,德黑兰多栋居民楼、大不里士炼油厂等民用设施遭袭。以方声称此次行动旨在“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
13日晚至15日,伊朗展开代号“真实诺言-3”的报复,向以色列发射近20轮逾200枚弹道导弹及无人机,其中有末端速度达15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导弹,突破以色列反导系统,重点打击特拉维夫国防部大楼、海法炼油厂等目标。以方称拦截了大部分导弹,但仍有多枚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防御系统,造成4人死亡、200余人受伤。同时,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伊朗盟友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
6月21日,美国针对伊朗采取代号为“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动用7架B-2战略轰炸机,向伊朗福尔道、纳坦兹两处核设施投下了14枚重达13.6吨的GBU-57巨型钻地炸弹,并向另一处核设施伊斯法罕发射了75枚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为了配合行动,美军在太平洋上空部署了超过125架轰炸机作为“诱饵”,进行了一次“欺骗行动”。
伊朗方面誓言报复,伊斯兰革命卫队在美国轰炸后声称,美国必须等待严厉的惩罚,伊朗将打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所有利益,中东地区的每一名美国公民和军事人员都是“合法目标”。伊朗对美国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发射了导弹,但据特朗普说伊朗事先通知了美国,所以没有造成美军人员损伤。
至6月25日,以伊冲突按下暂停键。短短的12天里,以伊军事冲突急剧升级,成为近年来中东地区最严重的对抗事件之一。但又戛然而止,双方表示愿意停火谈判。吊诡的是双方都在庆祝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令世人摸不着头脑。
据以色列方面的数据,美制F-35隐身战机及电子战系统压制了伊朗的防空体系,深入德黑兰上空“自由飞行”。在这12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总共出击了1200架次战机,空中加油600架次。除了2架无人机以外,以军没有损失一架飞机和飞行员。在这么猛烈的1200架次空袭中战损为零,创造了远距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以色列军队的战术素养、飞行员的驾机能力令人震撼。经济上,在这12天中以色列的总成本至少直接花费了87亿美元,平均每天7.2亿美元,主要消耗在导弹拦截成本上,每次拦截在4百万美元以上,拦截武器库存消耗巨大。此外,以色列被炸的财产损失,估算大约14.7亿美元。伊朗宣称摧毁以军150个目标,但以方称仅部分建筑受损。
由于伊朗方面没有公布战损数据,从以色列方面的统计来看,伊朗的防空系统损失了80%,靠伊朗西部的防空设施基本被摧毁,导弹发射能力被打掉了65%。人员损失上,以色列击毙了伊朗14名核科学家(伊朗已列出了准备国葬的14名核科学家名单),并确认有935人遇袭死亡,其中包括30名高级指挥官、一大批伊斯兰革命卫队总部和警察总部的人员。以军通过暗杀伊军关键人物,使伊军指挥系统多次瘫痪。伊朗城市或者主要基地有50多处遭到轰炸,出口石油的港口被炸毁,石油出口受阻,仅这一项伊朗损失就超过10亿美元。伊朗的货币贬值了50%,通胀率飙升超过43%。从6月13日以色列发动空袭以来,伊朗已经抓获了超过700名涉嫌为以色列提供情报的间谍人员。这是伊朗截止到目前公布的唯一战果。
参战的三方都说自己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盘点一下似乎都没有值得耀眼的成果。以色列虽然对伊朗实施了沉重的打击,但并没有伤害到伊朗政权的根本,更不用说颠覆了。美国对伊朗的轰炸,虽然花了很多纳税人的钱,长途奔袭,但也烂尾了。伊朗当然受到沉重打击,但也庆祝了胜利。停战的第二天,6月2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首次就伊以冲突公开发表讲话,宣称伊朗取得了胜利,并表示伊朗“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美国是否炸毁了伊朗的核设施?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消息,美国轰炸伊朗的当天晚上,特朗普发表全国讲话称,伊朗关键的核浓缩设施已被彻底摧毁,并称这是“一次惊人的军事胜利”。特朗普表示,他正在敦促伊朗领导人同意结束这场战争,将推动德黑兰重返谈判桌,美方不打算推动伊朗政权更迭。
对于美国和以色列的轰炸是否对伊朗核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各方说法不一,尤其是不清楚伊朗408公斤高浓缩铀是否受损。
伊朗国家核安全系统中心表示,在福尔道、纳坦兹、伊斯法罕核设施遭到美国袭击后,该中心立即对有关地区是否发生核泄露进行了调查,确认目前未发现任何污染迹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表示,尽管美国的炸弹对伊朗核设施造成了“程度非常严重的破坏”,但“不能说一切都消失了,那里什么都没有了”。
据《华盛顿邮报》 6月29日报道,4名了解美国政府内部机密情报的人士透露,美国截获了伊朗高级官员之间的通信,这些官员认为美国袭击的破坏力没有预料的那么大。
特朗普没有否认这些机密情报的存在,但强烈反驳了媒体的怀疑,声称美国的袭击已使伊朗核设施“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毁”,“现在那里只有几千吨石头,整个地方都被摧毁了”。
伊朗的核能力是否被“彻底摧毁”了?伊朗的408公斤浓缩铀究竟去了哪里?这两个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严重谜团。美国媒体根据卫星图像报道说,在美军发动空袭前,福尔道核设施入口处曾出现“异常的卡车和车辆活动”。外界猜测:伊朗可能在美军袭击前转移了其浓缩铀库存。特朗普对这一解读非常愤慨,坚称:“现场的汽车和小型卡车都是混凝土工人的。他们正封堵竖井顶部,设施里什么东西都没被运走。”
客观地说,美国的轰炸肯定使许多核设施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地面部分。但是那些浓缩铀去了哪里,恐怕只有伊朗最核心的高层才知道。伊朗的态度耐人寻味。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电视讲话中表示,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但是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说,该国核设施遭受了“重大而严重的破坏”。该信谁呢?
以色列是拥核国家吗?
以色列以受到伊朗核威胁为借口对伊朗发动攻击,杀死了伊朗所有顶级核科学家。讽刺的是,伊朗是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的国家,而以色列却是全世界拒绝签署该条约的5个国家之一。
据《纽约时报》 报道,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不久就致力于开发核武器,一直拥有自己的秘密核武器计划。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核安全专家亚历山大·博尔弗拉斯表示:“从官方外交姿态来看,以色列不会确认或否认其核武库。”那么以色列的核武库有多大呢?据军备控制与不扩散中心和核威胁倡议组织称,以色列拥有至少90枚弹头和足够生产数百枚弹头的核裂变材料。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全球有30个国家具备研制核武器的能力,但已知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9个。以色列的核武库规模在9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只比朝鲜多。专家还表示,以色列可以从战斗机、潜艇或弹道导弹地面发射器发射核弹头。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据犹太虚拟图书馆介绍,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其首任主席伯格曼表示,核弹将确保“我们永远不会再像待宰的羔羊一样被带走”。研究人员认为,以色列于1958年开始在南部城镇迪莫纳附近建造核武器研发基地。美国联合原子能情报委员会最近解密的一份1960年12月的情报指出,迪莫纳项目包括一个用于生产钚的后处理厂,这个项目与核武器有关。据军备控制协会称,以色列大约在1967年秘密研发出制造核弹的能力。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后来写道,到1973年,美国“确信以色列拥有核武器”。
以色列不在美国“核保护伞”保护的30多个国家之列。这种保护不仅是美国对对手的威慑,也旨在鼓励那些国家不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专家表示,以色列不在美国核保护伞之下这一事实,不言而喻是承认以色列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不需要美国的保护或威慑。
1979年9月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并至今仍存在争议的事件:一颗用于探测核爆炸的名为“船帆座”的美国卫星发出报告,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附近出现了双闪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道双闪光很可能是以色列或者南非进行的核试验,可能是一个国家的,也可能是两个国家各自的。这件事被称为“船帆座”事件。美国前总统卡特2010年出版的《白宫日记》 中提到,当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以色列在南非南端附近进行了核爆炸试验。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位于迪莫纳,但是以色列从未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对迪莫纳核反应堆实施核查和监控。
就是这样的以色列,一个拒绝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向另一个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的国家发动全面打击,声称要永久消除来自那个国家也就是伊朗的核威胁。
以伊战争会不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来看,无论是内塔尼亚胡还是特朗普,都没有地面入侵伊朗的计划。这场战争看来是一场有限战争,也就是说目标是有限的,手段也是有限的,仅仅是导弹、无人机、空军的作战,不会涉及到地面部队作战。但是,中东地区的反以和反美情绪将会以各种方式蔓延。穆斯林不接受美以统治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美以不敢对伊朗派出地面部队作战,也反映了他们害怕陷入类似当年阿富汗那样的境地。
伊朗仍坚持他们有发展核工业的权利。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表声明强调:“伊朗绝不会允许其核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伊朗原子能组织已将“包括法律程序在内的必要措施列入议程,以捍卫伊朗的权利”。声明说,这些核设施正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全面保障监督协定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的持续监督。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对袭击进行谴责,并支持伊朗争取其合法权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1日在社交媒体上说,美国对伊朗动武让他“深感震惊”,“这导致本已处于危险边缘的地区局势危险升级,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他写道:“这场冲突迅速失控的风险日益增加,将给平民、地区和全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古特雷斯敦促联合国会员国缓和局势,履行其根据《联合国宪章》 及其他国际法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并强调,“没有军事解决方案,唯一出路是外交,唯一希望是和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高度关注中东局势发展,不希望紧张局势轮番升级,希望停火能够尽早实现。事实证明,军事手段带不来和平,对话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中方呼吁有关当事方早日重返政治解决的正确轨道。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