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期●缅怀篇●

延令峥嵘忆翘楚

——忆解放前泰兴5位县委书记

作者:陈国华

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江苏泰兴(别称延令)曾涌现出一批立党为公、披胆为民、敢于斗争、踔厉奋斗的县委好书记。他们为泰兴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永远值得铭记和颂扬。

泰兴党组织的奠基者:沈毅
  沈毅,1900年1月出生于泰州市郊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他南下广东,投身国民革命。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泰州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
  到泰兴后,沈毅把宣传马列主义和创建党的组织作为头等大事。他建立塾师联合会,在知识青年中发展共产党员。泰兴地区教育比较发达,中小学、私塾较多,有大批青年学生和塾师教员。这些人有一定文化水平,加之泰兴邻近上海、南京,新思想、新文化传播迅速。因此,他选择如皋、泰兴、泰县反动势力相对薄弱的刁家网地区作为立足点,开办私立学校,走乡进村,联络塾师,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思想。他成立塾师联合会,帮助塾师们提高阶级觉悟,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并投身革命,很快发展了一批党的积极分子,如刁九善、王庆生、尹之秉、任启东等。
  沈毅又创办农民协会,在贫苦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他受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的启发,认识到没有农民参加的革命运动不可能胜利。因此,他会同进步塾师们在刁家网、尹家垛、樊家集、金家庄等地开办农民夜校,大力宣传穷人只有革命才能翻身的斗争思想,成立农民协会,有组织地让农民开展反压迫、反剥削、反苛捐杂税的斗争,并从中培养、物色、发展一批骨干分子(孟庆怀、戴奎、黄达兼等)加入党组织。
  沈毅还组织反“联军”和农民暴动,在斗争中发展共产党员。1927年3月,军阀孙传芳残部窜到泰兴,逼捐逼粮、奸淫掳掠、强措军饷。沈毅根据上级指示,率领民众在泰兴东乡地区开展反军阀、反联军、反恶霸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培养发展了朱明亚、孙玉林、张秀峰、杨成斋等一批共产党员。
  由于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一大批党的积极分子,沈毅于1926年创建了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使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1928年初,他又建立了中共泰兴县委,担任泰兴县委第一任书记,随后全县党支部发展到19个、党员增加到150人。从此,“要找共产党,就到刁家网”的革命之声传遍泰兴大地。

泰兴工农红军的创始者:王玉文
  王玉文,1905年11月出生在如皋县搬经镇,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他作为中共南通特委委员,曾秘密来泰指导开展武装斗争。
  他整顿和建立战斗组织,开展武装斗争。他根据江苏省委关于“要扩红军,削弱反动派”的指示,指导当时泰兴县委临时负责人戴奎等人,吸取五一农民暴动失败的教训,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组建游击队,镇压反动地主,以消除“白色恐怖”给群众带来的心理阴影。同年年底,泰兴东乡建立起第一支红军游击队,让革命的红旗再次在刁家网高高飘扬。
  他建立农民赤卫队,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在恢复党组织和发展红军游击队的基础上,王玉文又帮助泰兴临时县委的刁九善等人发动群众,大力组建农民赤卫队,组织农民自己保护自己,推动农民斗争深入发展。至1929年春,泰兴农民赤卫队已发展到数万人。他们一手拿锄,一手拿枪,成为农民自保的有效手段。这年秋收遇到歉收,季家市有个周姓大地主仍索取每亩2元的租粮,并抓走4名抗租农民。王玉文随即带领300多名赤卫队员奋起反抗,缴了周姓地主的武装,捣毁其住宅,救回了被抓农民,进而引发全县4万多人抗租,保护了农民利益。
  他组建如泰工农红军,壮大革命武装力量。1929年夏,如泰地区革命斗争形势日益高涨,但各地武装单打独斗,形不成“拳头”打击敌人。为此,中共南通特委在如皋周家空田召开会议,要求各县工农红军相互合作、抱团作战、共同击敌。王玉文根据特委指示,迅即整编如泰地区的工农红军进而实行统一指挥。他认真传达上级要求,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精心制定整编方案,于1929年8月正式宣布如皋、泰兴工农红军合编为如泰工农红军,下设两个大队共120多人,有枪80多支。该部不断壮大,到1930年初发展到600多人、枪450多支,成为如泰地区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并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泰兴党的抗日武装筹建者:金求真
  金求真,1918年9月出生于江苏宝应县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入党,1939年4月担任中共泰兴县委书记。之前,他曾任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连指导员。为帮助泰兴地区恢复党组织和发展抗日武装,1938年夏,挺进纵队三支队政治处主任惠浴宇派他到泰兴开展工作。
  来泰后,金求真除联络泰兴地区地下党员和恢复党组织外,把重点工作放在改造和加强陈玉生领导的抗日部队上。陈玉生的“泰兴抗日救亡大队”是一支自发组成的抗日武装,因受国民党顽固势力挤压,活动空间小,且该部士兵鱼龙混杂、参军动机不一。为此,金求真以加强陈部政治工作的契机,进入该部担任政治处主任,并利用此身份积极开展各项党的活动,如举办学兵训练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等。
  金求真把工作放在加强宣传教育和政治领导上,介绍黄云祥、谢克西、许秀石、黄铁山等人入党并担任学兵班政治教官,用毛泽东《论持久战》 等为教材,提高学员的抗日觉悟,激发他们的抗日热情,为改造部队打好政治基础。
  他选送骨干特训,培养急需人才。为了满足部队的人才需求,金求真积极从进步青年中选派了汪青辰、季一先、蒋国良、朱映山、盛杰、蒋馥等10多人去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学习,让他们掌握党的政治建军思想和治军带兵本领。这些人里除两人留教导总队外,其余8人均回到陈玉生部队担任连、营干部,充实了部队的骨干力量。
  他教育、引导部队主官,把牢部队命脉。他把重点放在了对陈玉生的引导、教育上,帮他提高对党的认识,引导他向党组织靠拢。认真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极大激发了陈玉生的入党愿望。1943年4月,金求真偕同陈玉生去江都见惠浴宇。经惠、金二人介绍,陈玉生入了党,成为泰兴抗日武装中第一位秘密党员。
  他还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陈玉生入党后,金求真趁势在该部大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不到一年,陈部就有党员80多名、党支部9个,5个连队的连长、指导员都是共产党员,基本达到了班排有党员、营连有支部,使党基本上掌握了这支抗日武装。1940年6月,当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对新四军驻江都郭村的挺进纵队发起袭击时,陈玉生坚决拒绝执行“二李”要他去泰州换防的命令,毅然率部来到江都,支援新四军作战。

泰兴反“清剿”斗争的指挥者:叶梯青
  叶梯青,1914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入党,1945年担任泰兴县委书记。他任职之初,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进攻解放区、泰兴地区处在“白色恐怖”时。为了稳定民心、鼓舞大众,打击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叶梯青书记带领县委、县政府机关和县团与敌人周旋,有效组织了三次反“清剿”斗争。
  1946年初,国民党军集结第105旅等近万兵力,以黄桥为中心,在姚家埭、溪桥、失迷等地,以及城黄公路、分如公路两侧对我革命军民进行“清剿”。叶梯青领导县独立团避敌锋芒,巧妙迂回,跳出敌人包围圏,开赴靖泰边区展开斗争。他派出武工队实施“麻雀战”,瞄准时机多地袭扰,使得敌人晕头转向、处处受挫,“清剿”失败。
  1946年12月中旬,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又纠集102旅及地方反动顽固武装18个营的兵力,对通扬河以南地区“清剿”,重点放在泰兴城黄路南及如皋河西。在叶梯青的领导下,县团避强击弱、寻找战机,先后在朱家港、禅师殿、蒋家堡、邵家荡等敌人防御较弱地区袭扰敌人。他组织游击营和各区游击队相互配合,专打敌军哨卡和运输队,使敌首尾难顾,“清剿”再告失败。
  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纠集102旅全部及地方反动武装近20个营的兵力,采取四面包抄、铁桶式“围剿”的方法,对我城黄、如黄路北地区“清剿”。叶梯青带领县团南北穿插,打一仗换一个地方,让敌人疲于奔波。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加之我方情报不准,县团行动暴露、被敌跟踪,导致县委3月16日在印家院召开区委书记会议时被敌包围。叶梯青在组织突围时不幸中弹,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泰兴支援大军渡江的组织者:吴明
  吴明,又名胡奇庚,1917年出生于无锡安镇北洋泾,1943年入党,曾在新四军“江抗”和新四军驻黄家市办事处工作。他于1947年夏来到泰兴,8月担任中共泰兴县委书记。
  1949年1月1日,毛泽东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 新年贺词,要求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百万大军集结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长江战线上。泰兴地处长江北岸,又有龙窝口、七圩港等渡口,是渡江大军的重要出发地。当时泰兴全境刚刚解放,百废待举,人力、物力、财力还十分困难。但为了支援渡江作战,吴明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全面动员,全力以赴,一切为了支前,一切保障支前”的号召,组织全县军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支前工作中去。
  在他的精心组织下,泰兴支前工作有声有色地展开。1949年2月26日,他组建了一支9500多人的常备民工总队,以备苏中一分区调用。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组织劳力98500多个,在50多天内,抢修抢筑了城黄、通江、姜黄、沿江等8条公路,计长254公里;修筑石桥、木桥、土坝155座。特别是新解放的城西区民众满怀喜悦,踊跃上阵,突击10天,新筑成了县城至过船港的公路,保证了解放军特种纵队的炮车按时开赴前沿阵地。吴明还召集电信技术人员与民工一道,抢架了泰州分别至泰兴、黄桥的电话线65公里,有效保障了军用讯息的畅通。
  泰兴支前总队还动员近千只民船,运送渡江大军与物资;组织2000多人疏浚河道,清除水障。有的民工冒着大雪,晚上点着火把,抢时间挖淤泥,确保水运贯通。为了做好渡江大军的后勤供应,在吴明的组织下,全县抽调近千名干部,短短20多天,临时建立起36个粮站、13个草站、2个储备库,提供粮食2623万斤、柴草1618万担;组织34200多人,日夜加工精粮600多万斤,还紧急调集木材18197根、棉絮22638斤。
  虽然那年春季泰兴正值春荒,但泰兴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节衣宿食,无私奉献,全力支前,受到了解放军渡江总指挥部的通令嘉奖。吴明也得到了三野第10兵团第28军军长朱绍清的表扬,并根据组织决定随军南下,到新的解放区工作,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