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期●征战纪事●

华寿保:从大运河畔到戈壁滩上

作者:华兆昌

华寿保,1929年9月出生于江苏宝应,现年96岁。他1945年7月参加革命,兵荒马乱之时,毅然投身军营;战火纷飞之时,坚定南征北战;白手起家之时,埋名荒漠戈壁;国家需要之时,倾心石油事业。1991年离休后,他定居陕西咸阳,现在是咸阳市石油公司唯一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也是咸阳市最年长的新四军老战士。


  宝应地处江苏中部,西傍大运河,东依里下河,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沟通淮南、淮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枢纽,有“苏中小延安”之称。1939年10月,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200多人占领宝应县城,后又在大运河沿线的泾河、黄浦、刘堡、氾水等地设立据点。
  宝应沦陷后,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读三年级的华寿保被迫辍学,被送到同大布店当学徒。但不久,他和在杂货店给人管账的父亲、做私塾先生的哥哥,还是都失了业。小侄女更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夭折。
  目睹自己家破人亡、民众被烧杀抢掠的惨况,华寿保主动接近在氾水地区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救国的中共地下党人“华疯子”(真名不知)。华疯子介绍他到鲁垛学习。家人担心他“通匪”要被杀头、作为“匪属”也要遭殃而极力劝阻,但华寿保明白只有革命才有出路、只有打鬼子才能翻身,毅然离家……


  1945年7月,华寿保进入苏中军区二分区建设专科学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不仅学习了如何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如何进行土地改革和开展生产等知识,也认清了抗战形势,坚定了革命信念。
  当时,他的家乡宝应建立了民主政权,正在贯彻《苏中区土地租佃条例》,全面推进土改。他先去江都真武庙、后在宝应氾水参与土改工作。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10月,国民党军某部一个连和“还乡团”200余人占领氾水,国民党军整编25师118团占领宝应县城。我主力部队奉命北上,共产党员转入地下活动。他父亲托人给他在伪区政府找了个差事,但华寿保坚定选择随军北上。面对敌军围追堵截,他和战友们昼伏夜行,于1947年初进入山东境内。部队时而翻山越岭,时而隐蔽迂回,多次穿越敌占区、冲破封锁线,边行军边打仗。在山东莱芜,他们就曾与国民党军李仙洲部交火。担任收发员的他除了参加战斗,还要做好全师的邮政工作,于当年荣立四等功一次。
  淮海战役拉开序幕,我军分东、西两线,与国民党军决战。华寿保所在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2兵团第7纵队。该部在兵团政委谭震林指挥下,参加了莱阳、曲阜、济南、枣庄、潍坊、日照、诸城等战斗。这期间,他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底,双堆集战斗打响。敌我形成拉锯时,2营营长巴华组织敢死队,要求共产党员上。华寿保第一个高喊:“我是共产党员,我上!”营副教导员沙健脱口而出:“你跟我走!”他腰里别着5颗手榴弹,作为敢死队发起夜间冲锋,并在短兵相接中负伤。
  接着,华寿保又参加了攻克碾庄、台儿庄、夜袭冯治安指挥部、歼灭黄百韬兵团、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围歼杜聿明兵团等战斗。淮海战役胜利后,他又参加了渡江战役,随部队解放上海、浙西歼敌、赣东剿匪,一直打到福建沿海。1950年5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5军74师邮政局长。当时朝鲜战事紧张,部队先返回江苏丹阳待命,后因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又回到福建沿海驻扎备战。


  1952年8月,华寿保所在24军74师奉命入朝参战,该部接替先期入朝的27军,防守朝鲜东海岸。当时战事有所减少,主要任务是应对美军空袭。当地属于朝鲜后方,由于美军空袭已成一片废墟,群众生活艰苦。志愿军战士们隔三差五用自己的补贴接济当地群众。
  四个多月后,24军又前往朝鲜中线,换防15军,执行上甘岭一带东西约43.5公里阵地的防守任务。当时气温低至零下40℃,好在没有大规模的运动战,志愿军战士也不用再“一把炒面一把雪”。师部设在一个山洞里,华寿保所在的担架连(他任担架连副指导员)在离师部不远的山洞里。我方任务是摸清对面敌人的部署、番号,密切监视其动向,有情况立即上报。战士们以静制动,白天不出洞,夜间不照明(以防敌机轰炸)。一次,西边山沟电台的手电筒亮了,立即引来美机轰炸,电台受损。
  防御阵地对面的敌人有3个师,由西向东,分别是美军第7师、韩军第9师和首都师。敌方时而调防,我方获取情报后及时上报,但不出动,以防暴露自己。遇到敌小股巡逻部队,能避则避,不开枪,以降低美军强大炮火的攻击频次,减少我方损失。我方将战斗规模控制在连排级别,进而运用抗日战争时的经验,以夜间行动、冷枪冷炮等战术制敌。
  停战协定签订后,华寿保随部队回国。


  1954年6月,华寿保被组织安排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校学习。此后,他先被分配到炮9师201团,任军械助理员;又被调到北京国防部第五研究所,学习发动机技术。1959年3月,他被调到空军0029部队一部一大队三中队任副中队长。
  其间,他曾去兰州参与导弹发射试验。戈壁荒滩,气候恶劣,参与试验人员居无定所、吃无蔬果,三分之二患上夜盲症,三分之一患上肝炎,无药物治疗。试验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得知情况后,立即报告周恩来总理,给他们调拨了东北大豆、鱼肝油、药品和蔬菜水果,才使他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患病状况有所控制。
  试验团队与高校联合,探索原理,攻克难关,一项项解决技术难题。1960年9月,华寿保亲手按下电钮,中国第一次导弹发射试验成功!每当谈及此事,华寿保都会感慨:“我们算是第一代‘航天人’啊!”1962年,华寿保患上肺炎,次年3月只能告别航天事业,转业到咸阳市石油公司。
  从1967年参与咸阳茂陵万吨级油库工程的筹建,到上世纪70年代负责全咸阳地区节煤节油工作的推进,再到上世纪80年代作为计划科长时调研市场、撰写材料,华寿保践行着“进了石油门,就是石油人”的诺言。1984年初爱人不幸去世后,他抚养三个孩子长大,自己也在1989年被评为经济师。
  离休后,华寿保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革命军人的风范。他严格要求子女,保持淳朴家风,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激励鞭策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