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期●老区采风●

通州:用好 《大江南北》 激发奋进力量

作者:姜兆军

多年来,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基层分会,持之以恒开展红色期刊进校园、进村居、进企业、进机关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镇村干部、青少年学生和“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学好用好红刊,讲好革命故事,从《大江南北》 等红刊中获得精神的滋养,汲取奋进的力量。
  今年春夏,通州区老促会各镇各街道分会相继召开了学用红刊心得交流会,镇街党(工)委领导和区老区建设促进会负责同志参会,180多位读者交流了他们在红刊激励下牢记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奉献的切身体会。

丁善明:为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
  年届古稀的丁善明曾担任石港镇江海村党组织书记30多年,获得过省级劳模等多项荣誉。去年9月,他读了《大江南北》 杂志《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问世的背后》 一文,深受感动。他想,毛主席为追悼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作演讲已经过去80年,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之本,有着永恒的价值和意义。他决心退休不褪色,继续发挥余热。
  退休后受聘于一家纺织公司、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的丁善明,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筹建了镇科技产业园第一家民营企业党支部,近年在生产一线发展了18名新党员,壮大了党员队伍。丁善明结合企业实际,创办了党建活动室,建立了党员微信群,除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在车间开展党员示范岗、先锋岗、模范岗活动,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稳定公司管理层,他曾耐心给一位分厂厂长做思想工作,使她打消了跳槽的念头,还加入了党组织,后被评为南通市劳模。
  丁善明帮助企业选招急用人才,并做好跟踪服务,让他们工作安心、生活顺心。他做职工的贴心人,遇事换位思考、以情动人,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做大做强。今年6月5日,在石港镇“红刊” 学用心得交流会上,丁善明动情地说:“是《大江南北》 的文章给了我精神动力。我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作贡献,再立新功。” 

张季颖:从“六尺巷”故事得到启迪
  刘桥镇徐园村村干部张季颖,负责村里的宣传工作。她读了《大江南北》 2024年第12期卷首语《“六尺巷”的启示》,对“六尺巷” 所蕴含的和谐礼让精神,以及文中关于家风、民风、党风关系的阐述深有感触。
  她说,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徐园村作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域面积大(共辖81个村民小组),流动人口多,面临着各种人际关系协调与矛盾处理问题。村领导班子受“六尺巷”的故事启发,创建了“文明积分”超市,为每个家庭定制“积分存折”,围绕乡村治理实际情况细化内容、量化指标。村民通过实际行动和文明行为,换取积分。为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文明家庭”“清洁文明户”等每周一推选,积分每月一公示,每月18日为固定兑换日。截至发稿,该村已累计开展兑换活动17次,让1100户家庭兑换到洗衣液、食用油、小煮锅等日常生活用品。“小积分”释放出社会治理的“大能量”,换出了和谐文明乡村新模式,增进了村民之间的友谊与互助精神,为乡风文明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4月,在刘桥镇学用红刊心得交流会上,张季颖表示徐园村将继续以“六尺巷”故事引领村民,让良好家风在全村蔚然成风,促使乡风文明由“景美”向“德美”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王志华: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今年4月,在兴仁镇学用红刊心得交流会上,退休干部王志华的发言赢得了与会同志热烈的掌声。她谈的是对《大江南北》 2020年第10期《自律让人生更自由》 一文的体会。该文把自律与自由的关系,先后比作“框与玻璃”“线与风筝”“缰绳与马”。王志华表示读过该文,认识到自律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归宿,没有自律就没有自由。
  作为在农村基层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退休人员,王志华在家中闲不住。5年前,她当上了三庙村监委会成员,经手的账本堆起来比她人还高,但她从无差错。她要求自己做人讲自律、做事守底线,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去年当地冷冻厂扩建征地,组里有6个社保名额,王志华的家人符合条件,但作为监委会成员,她选择主动放弃。有人问:“老王,你傻不傻?”她说:“干部遇事都想着自家,乡亲怎能信任我们?”
  去年底,她家两户邻居为了垃圾桶摆放位置发生分歧,互不相让。王志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得到双方的认可,避免了纠纷扩大。今年春天,村里有位村民去世,看着逝者留下的媳妇和两个孩子,王志华当即资助了3000元,后又和村干部一起募捐到善款5万多元,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解了难。

曹凯烨:把村民宜居安居放在心上
  二甲镇三甲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凯烨的案头上,总离不开党报红刊。他读过《大江南北》 今年第2期《宜居安居是人民的第一需求》 后,深有感触,觉得上海的成功经验对南通乡村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基层村干部重任在肩,应该从治理人居环境、践行环保理念等方面发力,实现村民宜居安居的目标。

曹凯烨首先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入手,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村庄清洁日”等活动,让党员在宜居安居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带头参与房前屋后清理、河道道路美化等社区重点任务,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同时,社区党总支充分听取群众对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宜居安居建设中来,并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垃圾治理力度,结合社区实际,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期组织垃圾清运,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办法,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加强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引导村民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持续推进厕所改造,推广设置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村民如厕条件。社区还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在村路两旁、庭院内外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四季有绿、季季有花的乡村景观。经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三甲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