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秋,为了巩固和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部队派出由杨明任队长、余也萍任政治指导员的政治工作队,在中共四明地委的领导下,到姚南、慈南一带开展民运工作。
10月下旬,姚南办事处首先在陆岙乡十五岙组建了一支冬防队。十五岙是三北游击司令部的重要联络点,后来又成为联络总站的驻地。冬防队担负着保卫联络点(站),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1943年初的一天,日伪军突袭我军,包围了冬防队驻地。经过短暂交火,冬防队寡不敌众损失巨大,队员所剩无几。
在十五岙冬防队成立的同时,陆埠干溪自卫队亦开始筹建。经过政治工作队的宣传动员,在村里颇有影响力的罗永元带头参加,广大青年踊跃报名。自卫队很快组织起来,罗永元担任了自卫队队长。
1943年初春,中共姚虞县委为了促进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由嵊东抗日自卫独立大队大队长陈山出面,与陆埠、郭姆的国民党乡镇长谈判,筹组慈南、姚南地区的抗日联乡自卫队。这样,干溪自卫队与十五岙冬防队剩下的队员一起组成了陆埠联乡自卫队,罗永元担任队长,上级又调来杨义忠(又名杨明昌)任政治指导员。这是我党领导下的一支联乡抗日自卫队。
开始时,联乡自卫队驻扎在陆埠镇上田屋,不久,队员发展到20余人,便移驻到撞钟山下的洋菜厂。县委给队员们发放了灰色制服,自卫队有了整齐的军容。队员都是当地贫苦农民的子弟,熟悉情况,热爱家乡,对敌人充满了仇恨。指导员杨义忠虽是绍兴新昌人,但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军事文化样样在行,深受战士敬重。经过联乡抗日自卫队的艰苦努力,陆埠镇及附近村市商埠营业日趋正常,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当时,盘踞在余姚城的日伪军无恶不作,常在我军出击或转移他处时趁虚而入,扰乱地方。1943年4月30日深夜,余姚城内的日伪军得到密报,便趁我主力部队不在陆埠地区之机,对陆埠联乡自卫队发起攻击。日伪军100余人由汉奸带路,在夜幕的掩护下,一股占据了撞钟山制高点,架好机枪,对准自卫队驻地洋菜厂;另一股越过田野和溪滩,朝洋菜厂扑去。
当哨兵在夜色中发现敌人并鸣枪报警时,日伪军已在眼前。哨兵当场中弹牺牲。自卫队员听到枪声,迅速起床向屋外突围。但是,敌军已冲进洋菜厂内,枪口逼在队员们的胸前。队员章荣宝从楼上破窗而逃,被守在下面的日军用刺刀刺中,昏死过去;罗永元跳窗而出后,因熟悉地形,机警地突围脱身;通信员章龙水年仅16岁,个子矮小,也趁敌人不备之机脱身;另有两名队员因住宿在家侥幸脱险。其余的14名队员,包括指导员杨义忠在内,均不幸被俘。日伪军又一把火将洋菜厂19间房屋烧成了灰烬。
被俘的自卫队员在关押期间,受尽了种种折磨,但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1943年5月18日,嗜杀成性的日寇把被俘的14名自卫队员驱赶到余姚城东的玉皇山边,强迫队员挖两个土坑。队员们没有畏惧和悲哀,只有愤怒的目光像尖刀般刺向敌人。敌人害怕了,不等坑挖成,就将队员们一个个残暴地刺倒在地。顿时,烈士的鲜血汩汩而流,渗浸着家乡的土地。有一名队员未被刺中要害,还在低声呻吟,万恶的日寇就将他活埋。队员马先能的母亲亲眼看到儿子被鬼子刺倒在血泊之中,当场昏倒在地,滚落山坡。乡亲们眼看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个个义愤填膺。
陆埠联乡自卫队被捕的14名队员,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1995年8月15日,余姚镇党委、镇政府在玉皇山立“毋忘碑”,以激励后人毋忘国耻,兴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