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期间,出于形势需要,在澄(江阴)、武(进)、(无)锡三县交界处,中国共产党曾设置了澄西县。侵华日军阴谋切断苏南茅山根据地与苏北根据地的联系,巩固其后方,遂不断对澄西地区进行“扫荡”和“清乡”。敌强我弱,澄西县委县政府多次被迫转移至靖江,靖江党政军民则对他们全力支持、热情接待:靖江县委指示东兴、太和区委做好对他们的安全保卫工作,靖江县财政经济局特地为他们单独立户……在靖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澄西方面重建了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于1943年7月在靖西打出了“澄西县人民政府”旗号,并组建澄西县警卫大队。澄西县党政军机关很快在靖西生根立足。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转入局部反攻。无锡中心县委为了打开整个长江以南、沪宁线以北地区的局面,指示澄西县委打回澄西去。澄西县县长俞乃章请求苏中第三分区地委书记叶飞派靖江独立团帮助他们打回澄西。靖江独立团接受任务后,先后两次下江南,拔除焦溪、郑陆桥、利港、申港等多处敌据点,有力地支持了澄西人民的反“清乡”斗争。
一下江南:奇袭焦溪、郑陆桥敌据点
焦溪、郑陆桥两个镇位于武进至江阴及无锡的水陆交通枢纽──北塘河中心,战略地位重要。1944年春节刚过,俞乃章率23名短枪队员,从上四圩港过江,去澄西侦察敌情,秘密活动了一个星期。他们了解到敌人在澄西成立了由45人组成的“清乡剔抉队”,昼伏夜出,冒充澄西县委和县政府人员,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两镇伪军共设置了7个据点,有两挺轻机枪,总兵力200多人。两镇的伪军、伪警各自收捐征税,时有矛盾,勾心斗角。他们自1942年被澄西县委组织力量攻打后,一直没再遭到新四军打击,思想上相当麻痹。
摸清敌情后,俞乃章等人返回靖江,分别向苏中三地委和靖江县委作了汇报。叶飞认为,攻破焦溪、郑陆桥这两个日伪军据点是打开澄武锡局面的关键,于是决定由靖江独立团派主力连,帮助俞乃章他们打回去。靖江独立团参谋长吴立批接到命令后,立即与俞乃章商定,根据日伪军思想上的麻痹骄横和在澄西四处活动的现实情况,用从庙宇港伏击战缴获的鬼子军装和三八式轻机枪,部队化装成“清乡剔抉队”,以假乱真,突袭日伪军。为了确保获胜,吴立批命侦察参谋季藩化装成日军队长、澄西县警卫班长胡兆金化装成翻译;战士们全穿便衣,事先在靖江反复演习。为加强领导,出发前,部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俞乃章、吴立批、赵洪培3人组成,其中俞为临时支部书记。
1944年4月18日深夜,吴、俞、赵率靖江独立团两个主力连和澄西警卫大队200余人从上四圩港出发,分乘13条渔船过江,于东龙港登岸,由澄西地下党员马根根等接应,向南急行至龙潭桥畔。翌日清晨6点,一群扮演着“清乡剔抉队”的“日军”大摇大摆踏进焦溪镇伪军据点。伪军岗哨一看这支队伍来头不小,忙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此时,扮演日军队长的季藩“哇啦哇啦”地嚷了一番,旁边的“翻译”胡兆金则神情严肃地说:“皇军大队长说了,叫你们队长赶紧集合部队,他要训话!”伪军哨兵听完,毕恭毕敬连声称“是”,随即向伪军队长报告。伪军队长一听有日军队长要训话,不问缘由,马上集合。不一会儿,所有伪军齐装列队站到操场上。
此时,季藩镇定自若,叽里咕噜说了一通,最后命令道:“巴嘎,统统地,死拉死拉的!”胡兆金郑重“翻译”道:“混蛋,统统的饭桶!皇军叫你们把枪支全架到前面来!”伪军队长不敢怠慢,带领部下乖乖地将枪架到操场上。季藩又命令装扮成日军士兵的靖江独立团战士将枪栓取下,把枪全部捆好待命。埋伏在营房外的靖江独立团其他指战员一拥而上,趁伪军还没回过神来,就把他们全部俘虏。
拔除郑陆桥据点的战斗,进行得也十分顺利:睡梦中的伪军、伪警惊慌失措,大多数未抵抗就作鸟兽散了,敌报纸称我军“奇兵天降”。战斗至上午10时结束,我军共俘获伪军警60多人,对他们当场教育后释放,并以“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支队长吴森(吴立批)”和“澄西县人民政府县长俞乃章”的名义在街镇闹市处张贴布告,震慑了日伪军政人员,鼓舞了澄西人民。
部队撤离后,由澄西返回靖西上四圩港,取得了“一下江南”作战的胜利。不久,日军被迫撤除“清乡剔抉队”;汪伪江阴八区“申港义勇队”队长徐纲海慑于新四军威势,率11人携枪向澄西警卫大队投降。随后,澄西建立起了4个区抗日民主政权,并公开打出了澄西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旗帜。
二下江南:拔除申港、利港敌据点
拔除焦溪、郑陆桥两据点后,澄西县委县政府领导觉得利港、申港两个敌据点是“拦路虎”,若不拔除,对我方人员来往很成障碍,也不利于我在中心地区开展活动。于是俞乃章再次去苏中三地委,请求派靖江独立团帮助他们打回去。靖江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汪青辰欣然同意,随即召集团长陈宗宝、团参谋长吴立批、团政治处主任李云诚等开会,听取俞乃章对澄西“清乡”伪化区的敌情介绍,初步议定了作战部署。
8月,俞乃章又派出武工队员张兆生等化装成农民,再度侦察利港、申港的日伪兵力部署,确定采用夜袭强攻、出敌不意的战斗方式。出发前,部队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书记为俞乃章,成员有吴立批、李云诚、赵洪培。他们作了分工:俞乃章、吴立批负责带队攻打申港,李云诚、赵洪培负责带队攻打利港。
9月15日夜,他们率领靖江独立团2、3两个连的指战员及民兵300余人,携带步枪、机枪、手榴弹、小迫击炮等,从上四圩港登上36条渔船直驶南岸,至东龙港由地下党员接应,顺利撬开江边竹篱笆,进入江南“清乡”区。
由李云诚、赵洪培率领的右路部队直插利港。16日凌晨1点,战斗开始,靖江独立团2连1排直取北门,2排强攻西门。北门伪军慌忙开枪,1排迅即向敌投掷集束手榴弹,冲进北大门。2排也乘机炸开西门围墙,冲进西门。从睡梦中惊醒的伪军仓皇应战几下,就纷纷向东南方向逃窜。碉堡里的敌人企图顽抗,可看到独立团指战员已冲到跟前,只得举手缴械。整个战斗仅用了一个多小时,靖江独立团共毙伤俘利港的汪伪保安二中队房耀章部60余人,缴获大量弹药、物资,我军仅轻伤1 人。李云诚、赵洪培等押着俘虏,按预定计划转移至北夏墅休整。
由吴立批、俞乃章率领的攻击申港的左路部队,为靖江独立团3连和澄西县警卫大队。16日凌晨,夜袭申港的战斗打响。按照分工,3连连长张洪率主力,攻击驻在街东的汪伪“清乡”行动总队特务大队许庆霖部;副连长谭洪海率一个排,攻打设在街西的汪伪江阴八区警察署;连支部书记展逸泉率一个班,攻打伪八区区公所;俞乃章率澄西警卫大队于东南方向警戒,阻击可能来增援的日军警备队。
攻击开始,3连战士以分散包围的方式匍匐前进。伪军岗哨发现我军后,鸣枪报警。日军龟缩,不敢来接战。靖江独立团迅速发起冲锋。展逸泉一路很快占领伪八区区公所,生擒全部伪文职人员。张洪一路击溃伪“清乡”行动总队特务大队,许庆霖率残部逃脱。谭洪海一路打得较为艰苦,与敌激战40多分钟。张洪在街东得手后,即率主力直奔街西,支援谭洪海部。最后,我军发射多枚枪榴弹、投掷大量手榴弹,将伪八区警察署的工事、碉堡炸毁,造成伪警察署全线崩溃。夜袭申港,我军共毙俘敌60余人,也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战后,吴立批、俞乃章率部押着俘虏,也按预定计划直奔北夏墅,与早已在那儿等候的李云诚部会合。
北夏墅处在黄天荡内,是个拥有数千亩面积的大芦苇荡。县独立团到此一面休整,一面布置防守警戒。附近群众听说新四军打下利港、申港,欢欣鼓舞,杀猪宰羊来慰劳子弟兵。
靖江独立团夜袭利港、申港的胜利,使敌人恼羞成怒。9月16日,汪伪江阴“清乡”行动总队长章晓光及汪伪江阴县警察局长王家桢率3个中队,会同澄西的日伪军约三四百人赶至申港,气势汹汹地向北夏墅扑来。吴立批、俞乃章、李云诚紧急磋商,决定杀出重围。张洪率3连从西面大路突围,澄西警卫大队紧随,吴立批率2连断后。全体指战员以一当十,奋勇突围。日伪军占领村西姚家坟头,用猛烈的机枪火力封锁我军突围通道。千钧一发之际,张洪率突击排冒着弹雨,连续投掷出几十颗手榴弹,把日伪军压在坟地里不敢动弹。靖江独立团3连和澄西警卫大队利用手榴弹爆炸产生的浓浓烟雾,冲出黄天荡。担任后卫的2连也在澄西警卫大队的接应下,突出重围。突围中,张洪及3连1排排长等多名指战员牺牲。
突出重围的靖江独立团2、3连会师于沙田里,稍事休整后即向长江边靠拢。敌发觉我北返意图,已在江边设置重兵,并用汽艇封锁江面。部队不能过江,就仍未摆脱险境。危急关头,吴、俞、李紧急磋商,决定将部队带至丹北地区休整。然而第二天一早,日伪军从东、南、东北三面向我军包抄过来。幸好西北方向有个空档,吴立批当机立断,立即率领部队往西北方向突围,强渡德胜河,跨越陈巷桥,急行100余里,奔抵丹徒县界,终于杀出一条血路,跳出了日伪包围圈。中共丹徒县委及时提供帮助,解决了部队的吃穿住问题。随后,部队从江心洲过江,辗转丹徒、武进、山南、山北、新老洲、江都、泰兴7个县,历时12天,跋涉500余里,胜利回到靖江。靖江党政军民以最大的热情欢迎子弟兵归来。
应澄西人民的要求,靖江独立团两次下江南作战,是新四军主力北撤后,苏南反“清乡”斗争最大的一次战斗。对这些战斗,延安《解放日报》、江北《苏中报》均在第一版显著位置作了报道。战后不久,澄西地区的党组织和基层政权迅速恢复,澄西县党政军机关回到了澄西地区,为澄西县反“清乡”斗争的胜利乃至澄西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