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视频时常见诸于网络,痛哭流涕似乎成了感恩教育的“标配”。这也引发了关于感恩教育形式及效果的讨论。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孝”字解释说:“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孝道仍是中国道德罗盘的中心,孝老敬亲模范在中华大地层出不穷,中小学感恩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认,形式主义的感恩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有些学校组织“感恩教育”,一哭二跪三洗脚成传统项目。对于这种“浮夸”的感恩方式,许多家长认为:要想让孩子学会真正的感恩,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通过这种下跪、洗脚作秀和痛哭流涕的“粗糙”方式。
学校要多在感恩教育的内容上下功夫,找对正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感恩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感恩的文学作品,如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荷叶母亲》、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泰戈尔的《金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等,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好教材。同时,可以教学生多唱感恩的歌,比如《感恩的心》 《世上只有妈妈好》 《烛光里的妈妈》 《爱的奉献》等。寒暑假,学校还可布置孝心作业,如每天对父母说一句温馨的问候、给父母端一杯热茶、帮父母梳一次头或捶一次背,假期为家里做一次饭等。“孝心作业”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长期坚持,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